“釉里红玉壶春瓶”重回故土
国宝“釉里红玉壶春瓶”捐赠仪式2007年2月9日在澳门博物馆举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特区政府文化局长钻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六百多年的辗转历程,这座珍贵的玉壶春瓶重新回到中国的土地上,意义深远;她还向捐赠者史提芬.永利表达了特区政府的诚挚感谢。
这尊釉里红玉壶春瓶,制造于明初洪武年间(),以铜为彩料绘于器胎上,再罩以透明釉料在高温下烧成,代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2006年5月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中,永利度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主席史提芬·永利(Mr.SteveWynn)以港币七千八百多万元购得这一国宝并捐赠给澳门特区政府,由澳门博物馆作永久收藏及公开展出。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玉壶春瓶交易顾问周董: zhouaitao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