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心理咨询之怎么样做好的父母

  • 发布时间:2017-08-26 12:36:23,加入时间:2014年12月12日(距今3805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长沙市天心区书院南路东怡外国B栋2005室
  • 公司:北京德道幸福生活心理医学研究院,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任老师,手机:13283878570 电话:0731-82046146 QQ:2425178287

德道幸福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最贴心的心理咨询平台,称得上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超市,任何心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经济拮据,找公益咨询师,做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怕咨询无效白花冤枉钱,找不满意退款咨询师;若想简单省事,找咨询师;若有特殊需要,找专属咨询师;若想发展企业,找企业EAP咨询师;若想提升自己,找心理课程讲师。

一年一度的暑假时间马上就结束了,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电脑玩了。时间无处打发,开始网络聊天,网上游戏,面对网络里铺天盖地的密集信息,家长面对互联网犯了难,堵还是疏?

网络社会,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小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抵制网络带来的伤害,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自身网络素养不足,甚至他们自己也沉迷其中。

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孩子,家庭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7月1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现代教育报社主办的 “转型时期的亲子关系构建”家庭教育主题论坛在京举行。知名教育专家、京城中小学校长及家长代表齐聚,共议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陪伴,助推家庭教育全面转型升级。

那么,家庭教育该去往哪个方向呢?怎么才能构建新时期的亲子关系呢?中教君把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整合了一番,来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呢?

家长的态度决定这场“拔河比赛”的胜负

让我们手足无措的不是“互联网”而是“富”起来的教育

互联网为我们的社会包括家庭教育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变化:家庭由大家变成小家、由穷变富,由封闭走向开放。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感慨,现在生活变富裕了,家庭有什么好东西孩子可以吃个够,即时满足,导致今天的孩子缺少自制力,在互联网时代就不堪一击。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则认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家庭教育,一个是社会教育。我们在转型期遇到的问题,一是家庭不断地放弃自身的教育场所,把教育推给社会。二是我们汲取了大量教育苦孩子的经验,但是对教育富起来的孩子,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太多的经验。

如何搞好“富”起来的教育呢?

李文道觉得,对于我们的孩子——新一代的互联网“土著民”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所以,即便你认为互联网是“狼”,也要让孩子学会“与狼共舞”。

因此,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个时代社会转型期带来了价值的混乱,包括互联网削减了父母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应用领域对生活的影响越大,家庭教育就越重要。

可以开发一些亲子游戏,里面可以有一些设置,防止孩子和父母成瘾等等。学会跟孩子一起去玩儿,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父母来学习我们如何来控制我们自己,来延迟满足。我们的孩子目前大肢体运动是比较差的。电脑游戏,手机游戏都是小肌肉动作。所以将来虚拟现实,有那些肢体性的游戏,会更好一点。如果说能以家庭的形式呈现的话会更好。

而吴颖惠则是把“富”养孩子的钥匙交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手上——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格和风尚。这种家风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道德品质,道德风貌。家风最终还要影响到家庭教育。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追求和想法。是家家有家风,每个普通百姓家庭都有。

家风的形成,无关乎匹夫,无关乎文化,但是关乎于德行,关乎于仁德和修养。所以一个优良的家风是优良品德修养的前提,通过对孩子的耳濡目染,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因而,家庭的认知、格局、心胸、视野,影响着一个家庭的风气,影响整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的时候一个家庭的不快乐影响一个孩子的不快乐;一个孩子的不快乐,影响一个家庭不快乐。所以这两代之间,或者一个家庭跟一个孩子之间都是双向成立的,在家庭教育的领域也是双向的,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教学相长。

家长与孩子无法分割

家庭教育分为这几个阶段:

第一,刚刚出生的小婴儿。0-1岁是一种抚养关系。指的把这个生理及心理上未成熟的幼小子女长大,使得他们能够生存下来。

第二,1到8岁,这个阶段还是管教,协助子女学习,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得他们成为比较健全的个人。

再往后到18岁,这个阶段就是培育,帮助子女获得机会和社会活动经验,使其具备社会生存的经验和信心。

18岁之后,如果你做的好,你永远可以跟孩子一起平视着长大;如果做的不好,小的时候他是在仰视你,18岁的时候是平视你,再往后是俯视你。

父母子女并非生而亲密

没有陪伴,父母与孩子就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家庭常把教育权让渡给学校,很多家庭以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很少有父母能跟孩子一起来学习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认为,一个好的家庭,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家庭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关系

“子不教,父之过”,

现在看来父母的“过”可能在未向儿童学习

所以,问题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不要向孩子学习?可能在这个时代,构建新亲子关系的一个要点就是把教育孩子和向孩子学习结合起来。

一是因为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如虎添翼,现在的生活上博客,上微博,上,甚至一换手机没有年轻人帮助简直玩儿不转,只有依靠年轻人才能够适应。

二是因为儿童本身的天性需要大人去发掘。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如果不能够重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不能发现孩子的变化和优点,或者说不能向孩子学习就很难去教育孩子。

总之,“富”起来的教育,给了我们的孩子前所未有的学习便利,随便在网上打出一道试题,就可能看到不同的人写出的不同解题思路;随意输入一个名词,就可能较为准确地了解这一名词的意义,历史演变等等信息,这在家长小时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同样,我们的互联网小“原住民”们,也比父母小时候面临更多的诱惑。把孩子推向无所事事的游戏,还是孜孜以求的学习,这背后的差距可能就来自家长教育是否跟上了教育变“富”的节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