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堪称传奇,刘海粟曾赞她为“中国第一代女大师”,徐悲鸿则公开称她为“巾帼英雄”,巴黎媒体更赞誉她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的第一流人物”。回顾她的一生,出生于1895年的潘玉良,从小家境贫困,幼时父母双亡,她被舅父卖到青楼卖艺,自力更生,幸而遇芜湖海关潘赞化为其赎身,日后有机会发展对于自身对于艺术的天赋与才华。在1919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以公费赴法留学,先后进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同期留法的徐悲鸿和方君璧成为同学;其后再至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与雕塑。7年的求学生涯中,她在创作上优异的表现为外界有目共睹,如1927年她以油画作品《裸女》获意大利国家美术展的金牌,当时上海《生活》周刊特别报导此事,记录下“中国女画家的作品能够在罗马陈列的,以潘女士为第一人,这是她以艺术为国争得的光荣!”
1928年,她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之邀,回国返校任教,在长达8年的执教生涯中,她从西画系教授做起,后晋升至系主任,最后高升为美专研究所所长。我们可以想象在那风起云涌,整体社会环境仍趋于保守的年代,她是何等杰出才得以头角峥嵘。而在教学之余,她亦频繁发表个展,在创作上她将中国的线条织入西方油画缤纷的色彩,致力融中西绘画于一治,以强烈的个人化艺术语汇征服观者。而在1937年她再度赴法国,截至1977年逝世前仍创作不懈,在法国40年间,深受艺术界推崇,如1945年她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1958年更受邀于巴黎塞努奇博物馆举办个展。作品并受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塞努奇博物馆、法国国立教育学院与巴黎市博物馆收藏,成就斐然。
潘玉良《坐着的裸女》油彩画布 33x46.4cm 1953年 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潘玉良在艺术上的投入,凝缩了做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在新旧世纪交替中,在保守与现代拉扯间的奋斗,也标志了身为时代女性继往开来的不服输精神。其一生创作以人物、风景、静物与动物为主题,是次上拍的《窗前裸女》与《群牛》,即为艺术家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