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与其展出于巴黎大皇宫的雕塑合影,1950年代
《窗前裸女》大方开放,洒脱自然
完成于1958年的《窗前裸女》,为潘玉良二度赴法后的作品,该年她曾荣获比利时艺术金奖,并在赛奴奇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是其生活上较为宽裕,创作上高度成熟并广受认可的时期。她的意气风发,亦体现在此作品明快的笔调与丰富的用色上。
在作品的正面,她先以白描的技法勾勒出人物的造型、窗棂背景的布局,再施以鲜明的色彩。当中的线条刚中见柔,干净利落,揉杂了艺术家长年来对于人体素描的功力。亦如同蒋仁所赞之「紧劲连绵,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当中的女子虽背向而坐,但其身体语言没有丝毫的扭捏,呈现一种开朗与自信。其曲线呈S型的延伸,打破了画面的水平构图,带来一种自然的动感。回顾中国仕女画的历史起源,早在战国、西汉时期的帛画就已经有妇女的形象,透过各个朝代的仕女画,可见不同时期对女性美的向往。古人笔下的女子多半是体态轻盈、面容娴静的大家闺秀,但往往流于刻版。潘玉良她豪迈的个性、身处于开放的巴黎,让她画下此大方、充满生活味的女人,其丰硕的身材也流露了爽朗豁达的生命气息。
艺术家笔下的女子形象如同艺评家陆蓉之所提的,潘玉良完全不带情色的眼光,表达了她对女性天性与美善的歌颂。而在背景从窗帘到地板,潘玉良吸收了印象派的点描法,但将之加以转化为率性交错的个性化短笔,在撇、捺、交叠间增加了画面上空间的层次,红蓝相间的色彩与橘红混着铅白在我们眼前飞舞,铺陈出由窗外洒落、映照在地面上跃动的春光,带来温暖的气息。
潘玉良 《窗前裸女》作品(背面)
珍罕双面绘画
而在《窗前裸女》的背面,还有另一件特别地画作,当中艺术家省略了墨黑的白描,仅以纯粹的色块晕涂出一个坐在红沙发前的女子的身影,在此,写实的笔调已然消失,仅仅传达一种若朦胧回忆般的意象,独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当中磅礡的靛蓝、红与橙橘色彩互相角力、互相扩张,呈现高度的张力与独特的美感,潋滟又大胆,作品见证了艺术家对于多元表达方式的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