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自画像
赵孟頫于宋理宗宝佑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为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即宋孝宗父。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赵伯圭,因孝宗赐宅第于湖州,所以赵孟頫成为湖州人。他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皆仕于南宋。后元朝追赠赵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赵希戭为太常礼仪院使、吴兴郡公,赵与訔为集贤大学士、魏国公。 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无子,由祖母收他为后。赵孟頫为赵与訔第七子。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一度蛰居在家。丘氏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卓著。吏部尚书夹谷之奇举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辞不赴任。
赵孟頫 吹萧仕女图
承前启后赵孟頫作品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二、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四、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五、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六、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八、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赵孟頫 饮马图
从赵孟頫的山水、人物、鞍马画中,不难看出他师法前贤的种种典范和套路,正是他“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倡导的结果,强调师法古人,作为画坛领袖,他又必须求变,不能一味摹古、仿古。所以他追求“不求形似”,进而强化“以形写神”,并把艺术主张融入艺术实践中。不过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所谓的“不求形似”,没有南宋梁楷那种大泼墨那种高度提炼,也不像后辈元四家那种“逸笔草草”。他的画(主要指山水画),更多集中了宋代画院培养出来的雅致文人的贵族气息,用墨染和线的平皴替代了唐代的凹凸晕染法,用疏松的线勾勒山体,树木树叶的描画变精简,画中再题一些字,皆为赵孟頫平时发牢骚的吱歪话。这些特质在代表作《鹊华秋色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总是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古意" 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他还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赵孟頫历年拍卖记录:
0783 大德五年(1301年)作 行书《洛神赋》 (十七页) 册页 (三十六选十八) 水墨绢本
专场:宋元明清法书墨迹 拍卖时间:
成交价
RMB HKD
滦菊图 设色纸本
专场:皇威万代--私人珍藏清宫瑰宝专拍 拍卖时间:
成交价 RMB HKD
0988 《秋江待别图》 镜片 设色绢本
专场: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成交价 RMB HKD
艺术品服务区
源于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态势的深度把握,深圳永乐公司已于2015年正式成立,配合支持拍卖系所有活动的开展。
拍卖系六家公司专家目前正在进行全球征集活动,委托方若有资金寻求,可与公司专家联系咨询。预约电话 李经理 (同号)
亲爱的朋友您手里有古董艺术品藏品要鉴定出手估价联系我们:
李经理
T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