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介绍,记得九十年代中期,古钱币的价格相当低,“普通的‘顺治通宝’铜钱,也就卖三四元人民币,‘雍正通宝’也盘在两元的价格多年没有浮动,常见一些的普通版别‘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或一元或五毛,往往在钱商的铺面上随意挑选。十几块钱就能凑一套‘五帝钱’。”
“2000年以后,古钱币的价格一直在逐渐升高。”赵先生介绍,当年比较少见、价格却始终固定两元的“雍正通宝”,似乎在一夜之间身价暴涨百倍,较好品相的在2011年卖价180至200元人民币,而“顺治通宝”“康熙通宝”的价格也涨至过去的十数倍,直径较大的“乾隆通宝”“嘉庆通宝”,身价也至二三十元。此时一套品相好些的“五帝钱”价格已达三百元左右,很多钱商开始有意识地拣选品相好、体量大的“五帝钱”成套出售。
嘉庆通宝小样母币想收购到哪可靠现金收购,咨询:(柯总)
赵先生介绍,亲手拣选“五帝钱”也有些窍门,“顺康雍三种铜钱钱径较大,常见的乾嘉两种铜钱钱径较小,成套收藏要留意挑选与前三种钱径相仿的会比较值钱。另外,清代铜钱使用黄铜铸造,尽量拣选无锈、黄亮颜色的钱币。”
据介绍,宋徽宗于建中靖国元年始铸圣宋元宝、通宝钱,但凡通宝者均为珍罕,此枚应属试铸钱。2014年曾有一品篆书版式上拍于香港古玩集团拍卖有限公司,而本次华夏古泉网终以43.1万元成交,与其正好互为对钱。
据了解,“泰和通宝”为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所铸,一般人所熟知的是“玉筯篆书泰”和“重宝折十”,楷书则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四等,均属罕见。据史书记载,金章宗铸钱水平与宋徽宗崇宁、大观等一脉相承,在中国古钱币史中均为佳品。另外,金章宗与宋徽宗同为中国皇帝中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因此,金章宗的手书瘦金体可与宋徽宗媲美。不过,在“泰和通宝”楷书钱文中,仍能探寻到徽宗瘦金体的影子。
本公司近期对嘉庆通宝小样母币市场价格分析后估价表:
清·“嘉庆通宝”背“天下太----价格:RMB日期:
嘉庆通宝钱币价格:RMB日期:
清“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价格:RMB日期:
“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价格:RMB日期:
清“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价格:RMB日期:
清代“嘉庆通宝”背“天下太----价格:RMB日期:
嘉庆通宝及嘉庆年背吉语花------价格:RMB日期:
清宝泉局嘉庆通宝雕母一枚------价格:RMB日期:
“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价格:RMB日期:
清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母钱------价格:RMB日期:
实力收购嘉庆通宝小样母币的公司现金收购,咨询电话:(柯总)
首先需要更正孟健先生的一点是,宝源局铸造的“嘉庆通宝”之“通”,并非“均为一个点”,也有“两点通”的。此说“一个点”恐怕是凭印象,没有熟读《钱谱》的缘故吧。如宋志强、王立新著《中国古钱币库》第515页、516页,就有四枚宝源局铸“嘉庆通宝”“两点通”普品拓图(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从刊登的这枚“嘉庆通宝”钱照片上分析,“通”字之“辶”看似只有“一点”,但其书法布局细小的上一点与“辶”下部分的距离过大,如只有一点书,点划之间就显得不够协调,何况此书体并非行草书,由当时名家书写的“嘉庆通宝”钱文是绝无此败笔的。再者,其“辶”旁点划的“留白”处,照片上似有流铜表相,应为铸钱缺陷所造成的“一点通”,而不能判定为“一点通”,所以此嘉庆通宝钱乃为“两点通”普品。众所周知,清代嘉庆钱仍用“母钱翻砂法”,即砂型铸造,而不像机铸那样精致。其翻砂的过程包括铸模(用母钱)砂箱造型、将熔化的铜液金属液浇入砂型、落砂和清理而得到铸件(普通铜钱)。因此笔者认为,此“通”字之“辶”留白铜液的模糊状态即是隐去的“一点”,是铜液在砂腔流动过程中,因翻砂铸钱工艺本身固有的缺陷所造成的,古代钱币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