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其审美文化在文学、艺术、工艺,及衣、食、住、行,乃至哲学、美学思想上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它体现了原来相互排斥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开始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过渡,也就是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质朴、世俗向典雅、华丽、纯艺术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要求思想解放,打破理学的一统天下,从空中楼阁回到现实世界,他们的诗文书画中原本具有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则由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向描绘世俗的人情物理的方向发展,从贵族文艺向市民文艺靠拢。
作为珍稀的古瓷品种,明代成化斗彩流通在艺术品收藏界的藏品自然是寥若晨星。根据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
的收录可知,各大拍卖行“明代成化斗彩瓷”的拍品数量为300余件,其中成交价排行的莫过于今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落锤成交的鸡缸杯。
明国瓷器现在值多少钱,咨询:a(钱经理)
成交价排行第二的同样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上拍的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古瓷,成交于2003年10月26日的苏富比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当时的估价为500万至700万港元,终落锤成交价为991.84万港元(折合当时人民币1051.3504万元).
就古玩行家里手们手中的成化斗彩古瓷藏品看来,这个时期的民窑大器多于官窑大器,常见的器物以酒杯、盘、碗、罐为主,高足杯为常见。考其历史原因,当为彼时饮酒品茗之风盛行,故传世品中多见杯类,且大部分器型小巧俊美,为世人所珍奇。
民国瓷器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但与明清瓷器相比一直是配角,甚至一度被视为“地摊货”。近年来,藏界逐渐认识到民国瓷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审美情趣,不少人因而专门收藏民国瓷器,甚至认为好的民国瓷器并不亚于明清官窑。
明国瓷器近几年成交记录:
民国陈巨来篆刻田黄冻林清卿---成交价:578万 成交日期:
民國劉雨岑粉彩四季花鳥瓷板---成交价:452万 成交日期:
明蟠龙纹罐-成交价:227万 成交日期:
明青花釉里红梵文大缸成交价:378万 成交日期:
清末/民国翠玉狮子牡丹活环---成交价:152万 成交日期:
民國汪野亭四季青綠山水瓷板---成交价:359万 成交日期:
明嘉靖青花通景「刘海祝寿」---成交价:487万 成交日期:
新明国瓷器私下交易价格多少,咨询电话:(钱经理)
目前中国陶瓷史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刊图录,也极少把民国瓷器作为专类记叙,许多人就此以为民国瓷器的价值很低。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所谓民国瓷器,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民国瓷器可分为四大类: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器物可称之为民国“宫廷瓷”;其二,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仿古瓷;其三,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可称之为民国粉彩新艺瓷;其四,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兴我国货,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可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现在收藏界常说的民国瓷一般指的是新兴粉彩瓷器。新粉彩瓷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一般市民的欣赏水平。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刘雨岑、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等成立了“月圆会”,又称“珠山八友”。这些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当时又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