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藏品免费鉴定征集电话: 李经理 号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还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为收藏家所钟爱。另外有上海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后还有有雕母,样钱等流传于世。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发行了由全国20个造币局铸造的通宝(俗称制钱),均为全国流通,其中有两种是上海的上海和大同铸造。
制钱系古钱币的俗称,是以铜为主要材料的贱金属铸造,因其圆形中间有方孔而被历代文人戏称为“孔方兄”“孔方先生”。后人对各个朝代的制钱有不同称呼,如“秦半两”(始于秦始皇统一货币)、“汉五铢”(汉朝)、“周布泉”(北周)、“唐开元”(唐朝)等。
康熙通宝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康熙通宝不同钱局九百七十----成交价:262万 成交日期:
清代康熙通宝背云折成交价:233万 成交日期:
康熙通宝·背大清成交价:595万 成交日期:
清代康熙通宝背云折成交价:267万 成交日期:
“康熙通宝”背“宝福”大样----成交价:362万 成交日期:
清清代康熙通宝部颁式小平二----成交价:229万 成交日期:
清“康熙通宝”背满“宝”汉----成交价:549万 成交日期:
清朝各个年号所铸之币,正面有标明年号的汉字,诸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背面有表示造币局(工厂)所在地的满文。在顺治年间,全国12个造币局所铸之钱,背面除满文外还有汉字,以表示造币局所在地。至康熙年间,全国又增设了8个造币局,这20个造币局均沿袭了在制钱背面标明满、汉两种文字的做法,后人称其为“顺治背字”“康熙背字”。所谓背字,即指背面有汉字。自雍正时期始取消汉字,仅以满文表示。
古董藏品免费鉴定征集电话: 李经理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