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宗在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曾铸有两种钱,一种为“至大通宝”汉文楷书小平钱;另一种为“大元通宝”,用八思巴文,为当十大钱。当时山东、河东、辽阳等地都设有泉货监铸钱,所以至大通宝钱传世较多。此外,另有两种大元通宝钱,一种为小平钱,背无文,另一种为大钱,正面“大、通、宝”三个字为瘦金体,是仿北宋徽宗大观钱的字体所铸,但“元”字则极拙劣,这种写法为元人所特有。至大以后,各朝年号也都有铸钱,元仁宗铸有“皇庆元宝”汉文楷书小平钱,还有“延祐元宝”、“延祐通宝”、“延祐贞宝”;元英宗铸有“至治元宝”、“至治通宝”等钱,又有一大钱面文由三个少数民族文字组成,分别为八思巴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四个字由三种文字组成的“至治通宝”极少见。
元泰帝铸有“泰定元宝”、“泰定通宝”以及“泰定元年”等钱;致和元年铸有“致和元宝”。元文宗铸“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又铸有至顺壬申钱,背有“太已”“护圣”等字。元顺帝则铸有“元统元宝”小钱、“至元通宝”、“至元元宝”。至元七年铸有至元七年钱。以上背文中“太已”、“护圣”和钱文年号为年数的是供养钱。
上海大元至治收购行情火爆吗,咨询:(罗经理)
此外为了恢复纸币的信用,元顺帝铸行了“权钞钱”,以钱权钞,面文为“艺术品之宝”,钱文为楷书,顺读,钱背穿上有“吉”字(系江西吉安道监制),背穿右“权钱”二字作当银钞,穿左记币值,分别有伍分、壹钱、壹钱五分、贰钱伍分、伍钱共五种,直径依次为42、50、60、70、80毫米。权钞钱面值均比纸币小,如伍钱仅值银半两。艺术品十年时铸行“艺术品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当十共五种,面文皆为楷书,钱文顺读,其背文有四种:一为背穿上八思巴文“地支”,小平、折二、折三背文有“寅”字;二为背穿上穿下八思巴文“三”字和穿下汉字楷书“三”字;三为背穿上八思巴文“戌、亥”字和穿下汉字楷书“三”字;三为背穿上八思巴文“戌、亥”字,穿下汉字楷书“十”字上着星文。以上元朝各钱除“艺术品通宝”部分铜钱和至大通宝钱较多外,甚余皆罕见。
元朝铸钱无论从数量、形制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不及两宋,数量上少,形制也不统一,大小、折当、宝文、钱文结构不定,比较随便,除艺术品之宝权钞钱、艺术品通宝中有几种背文记值外,其余钱背文无记值。在制作工艺上除顺帝至元钱铜钱制做较精良,钱文较精美外,其它各钱制作一般,这大概是以行钞为主、铜钱次之所造成的。
大元至治近几年成交记录: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219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面背均四出成交价:486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151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成交价:235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成交价:444万 成交日期:
宣统通宝·天下太平成交价:231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供养钱成交价:478万 成交日期:
大元至治收购哪能高价,咨询电话:(罗经理)
延祐七年春正月,仁宗崩,寿三十有六,在位十年。继位者为英宗硕德八剌。(仁宗嫡子)英宗改年号为,“至治”,英宗在位仅三年,就被叛臣铁失、赤斤铁木兒所杀,年仅二十一,可谓“英年早逝”。“泰定元年二月,上尊号英宗。四月,上国语庙号曰格坚”。
“至治”虽仅三年,“至治”年间(),为了赏赐、馈赠、供养、厌胜的需要,铸有少量年号钱和国号年号钱。其范围和对象一般是社会上层,贵族、官吏、佛寺等。“岁印钞数”见后注.
国号年号钱“大元至治”小平三版:
1、直线四出,直径24毫米,重4·9克。面背皆四出,“内郭”及“四出”由直线组成。内郭是“正方形”,是“直角”。“治”字“氵”下两点连。2、弧线四出轻薄,直径23毫米,重3克。面背皆四出,“内郭”及“四出”由弧线组成。内郭是“锐角”。较轻薄,背内郭及四出“线”较浅。“治”字“氵”三点连。3、弧线四出厚重,直径22·5毫米,重4·7克。面背皆四出,“内郭”及“四出”由弧线组成。内郭是“锐角”。较厚重,背内郭及四出“线”较深。“治”字“氵”三点都不连。三版的文字都有一些小小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