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里有艺术品不知道其价值
2、艺术品有价值找不到出手渠道
3、艺术品市场价值很高卖不上价格
4、没有时间和途径宣传艺术品提升市场价值
5、艺术品的未来市场行情和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经济价值
您有以上的疑惑请联系
专业犀牛角出售,鉴定,评估负责人 联系电话:赵老师
犀牛角及其识别
犀牛角又分非洲犀牛角(又称广角)和亚洲犀牛角(又称暹罗角)。(犀科除白犀指名亚种被列入
CITES附录Ⅱ之外,其余种全部列入CITES附录Ⅰ。)
(一)广角及其特征[3]
广角取奇蹄目犀牛科的黑犀和白犀的角。又名天马角、柱角、兕角。黑犀又称非洲双角犀,产于非洲
东南部各国,白犀产于乌干达。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3〕39号文件精神,广角已禁止贸易。广角呈
圆锥形或长圆锥型,稍弯曲,长可达60cm,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尖端弯细而略扁,稍光滑。
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表面较粗糙,有细裂纹。底部四周有粗毛,底盘圆形,稍凹入,有极细小
的鬃眼。角质坚硬,不易劈开。纵剖面纵丝断裂,牵连成绞丝。镑片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短线纹,
芝麻状小点不明显,质柔韧而不脆,入沸水中浸泡,无清香气。
(二)暹罗角及其特征[3]
暹罗角取自犀牛科动物印度犀、
爪哇犀、苏门犀的角,又名犀角,进口时称蛇角。印度犀又称独角犀。暹罗角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应用
历史,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3〕39号文件精神,已禁止贸易和药用。暹罗角呈圆锥形,稍向后弯曲
,长可达10cm~30cm。表面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棕色,近基部色更浅,有的近白色。中部有纵纹及
未去净的硬刺,习称“刚毛”。上部光滑,并有细纵纹,高级钝圆。角前面有一纵沟,沟长9cm~15cm
,深约3cm ,习称“天沟”。基部宽大,周边呈钝齿状,称“马牙边”。底面长圆形,长13cm~20cm
,宽11cm~14cm,凹入3cm~6cm,称“窝子”,密布细孔,称“砂底”,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
浅,呈灰棕色至灰黄色,并有一条沿前后方向的岗状隆起,习称“地岗”,而广角无“天沟”、“地
岗”特征,暹罗角、广角有很大区别。角质坚硬。可纵向劈开,纵剖面有明显的纵粗丝,不断裂,无
牵连绞丝。镑片卷曲不平,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芝麻小点或短线纹。置沸水中微浸后,气微清香。
犀牛角近期拍卖信息如下:
拍品名称 估价(万元)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明 透雕兰花缠枝纹犀牛角万.16万
犀牛角“吴佩孚”款大烟枪万.87万
明 伯弘款镂雕荷叶形犀牛万.5万
犀牛角雕万万
清 犀牛角雕“受禄封侯”万.76万
明 犀牛角雕“一路连科”万万
螭龙虎雕犀牛角杯.50-12万万
清乾隆 黄釉夔纹仿犀牛万万
犀角,也称文犀角,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牙角料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用兽角制成耳坠
、梳、匕等的传统。这些兽角件造型规整、打磨光滑,既实用又美观,因而很受人们喜爱。到了商周
、秦汉时期,犀牛角已被视作一种很珍贵的物品了。尤其是汉代,大秦(古罗马帝国)、条支(今伊
拉克)等国的犀牛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极大地满足了上流社会对犀角的需求。明代永乐年间,
郑和七下西洋,沟通了与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的商业交流,犀牛角大量流入中国,真正开始了犀角雕
刻的历史
级别已久价值持续而升,价值连城。
━━━━━━━━━━━━━━━━━━━━━━━━━━━━━━
犀牛角-征集负责人:赵老师
征集单位:新恒丰拍卖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赵老师(24小时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