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鉴定、交易、拍卖、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哲学史上的诸子百家学派林立,种种丰满、种种璀璨,即是一个明证。由于诸侯割据,货币的形态体制也是百花齐放。在青铜时代发达的冶铸技术带动下,不同地区的铸币,其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比如中原地区如三晋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农耕器具的铲,称“布币”。北方和山东以东如燕、齐,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取其形称“刀币”。南方如湘楚地区的货币起源于青铜贝,故称为“蚁鼻钱”,即贝形钱(贝币)。中西部如秦货币外形起于农户纺轮、又有拟之玉璧之说,故曰“圜钱”。而唐以后的外圆内方的钱样,是在时代进程中慢慢形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唐以后的铜钱看作是古代钱币史的后半段基本形态;而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钱币形态,看作是一个生长、发育的“青春时期”。它的前源,是从商贝(天然贝如海贝、人工贝如兽骨贝、石贝)又称“货贝”开始,再到拥有青铜冶炼时代的青铜贝形钱。作为前者的依据,是在1976年河南安阳发掘距今三千年的商王武丁“妇好墓”时,在墓主周围有15个殉葬奴隶和6000枚海贝,这就是贝钱作为财富的一个证明。在商代以前,比如在距今六千年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中,就未有私人财产的概念,也没有以贝(财产)陪葬的现象。而作为后者的依据,则依海贝包括蚌壳贝兽骨贝玉贝石贝作为原始通货的概念,在青铜铸币之初,也必然是以“贝”为形,号为“铜贝”。今存战国楚铜贝有多枚,据说在1983年安徽临泉县一村民挖地得一陶甑,内有大量铜贝。而临泉县博物馆征集收藏有3353枚铜贝。直到秦始皇时代统一币制,才开始废贝用钱,称“秦半两”;到王莽时期,又一度恢复用贝。直到今天,汉字中所有与财富财货有关的文字,均以“贝”字为偏旁。正是这一上古传统的孑遗。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