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陈丹青向家里要了40块钱,从江西混票到上海,然后换火车到上海看全国美展。次上上海就像后来到纽约、到巴黎,走进中国美术馆就像走进卢浮宫,一泡一整天,赖在几幅画前。1975年,陈丹青为小说《青石堡》创作插图。
1975年3月,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插队,当时他的油画和素描功底已经相当扎实,其作品在上海艺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1976年,陈丹青创作了大型油画《给写信》。
10月31日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会上,陈丹青的《国学研究院》(1件油画稿以及16件素描稿)以1200万开拍,终以1800万元落槌。让陈丹青成为继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刘小东等艺术家后,又一位跻身“千万元俱乐部”的艺术家。
陈丹青字画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a(钱经理)
《国学研究院》创作于2001年,是陈丹青庆祝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所作,这也是他回国后所创作的大幅作品(187×223cm)。此画后来成为《新周刊》专题封面广泛被人熟识。作品描绘了5位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从左向右依次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1980年10月,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展上,引起轰动,时间刚好在罗中立的《父亲》轰动中国美术馆两个月前。日后,二者被从作品中看到了他对人民的感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有人说他揭露并谴责了愚昧落后;有人说他抱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但在陈丹青那里,却很讨厌“用绘画去揭露、去引起同情”,而他的大愿望,是让观众被作品的真实打动,感到“这就是生活,就是人”。
陈丹青字画近几年成交记录:
陈丹青1991年作躺卧的人---成交价:581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进城之三布面油画成交价:571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款孔雀图成交价:171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款孔雀图成交价:229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康巴汉子布面油画成交价:454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2001年作国学研究---成交价:475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康巴汉子布面油画成交价:519万 成交日期:
陈丹青字画快速交易 咨询热线: 咨询:a(钱经理)
陈丹青认为绘画的使命是描绘形象,画“眼睛看到的东西”,他把眼前所见直接搬上画布,有意破坏了抓拍式构图,不求参差交错、没有摆布填补、没有一处戏剧性冲突,甚至把主要人物朝向了画面的边缘,以至于许多同行初不明白他画的什么意思,以为是写生,而不是毕业创作。
本来,陈丹青是因为讨厌创作中同行和领导七嘴八舌的审查,才躲到西藏。他画了许多幅,是打算至少会有一幅入选。他完全没有想到,七幅画在拿出来的一分钟内,就被决定全部展出。因为是“文革”后中央美院届油画研究生班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自然很被关注。1981年1月,组画和陈丹青的两篇“创作谈”,分别发表于美术界权威的两份杂志《美术》和《美术研究》,影响扩散到了全国,特定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西藏组画》的历史价值。
陈丹青描绘藏民普通、简单的日常生活片段,洋溢着朴素热烈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感染力,彻底摆脱了“苏式油画”对中国画坛的多年统治,拉开了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序幕。它所代表的“写实主义”,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机场壁画代表的“形式主义”、在野的“现代主义”,成为三种影响持久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