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们的祖先是谁?近日,中科院上海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在酒泉盆地首次发现了直翅目昆虫化石,距今已经有1.2亿年历史,和现代的蝈蝈长得非常像。根据地层结构和相伴生的化石推断,它们就是现代蝈蝈的祖先。
张海春研究员介绍,这次发现的直翅目昆虫属于鸣螽科,只有几厘米大小,雄虫的翅膀上有鸣器,专家推断其和现代蝈蝈一样擅于鸣叫,同时有发达的后足,和现代蝈蝈善于跳跃的特质相似。目前,这种昆虫化石仅在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和我国酒泉盆地发现。
张海春说,1.2亿年前的酒泉盆地不像现在这么干燥,应该是相对湿润、水系发达的地区,适合各类昆虫的生存。当时世界上早的花也诞生了,专家分析,这些古老的鸣螽吃植物的叶子,偶尔以花作为辅食,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昆虫化石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 (梅经理)
化石纪录显示,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开始,鸣螽科昆虫就渐渐衰落直至消亡,这个过程伴随着被子植物的兴盛。张海春说,这很有可能说明,这种昆虫是以裸子植物作为主要的栖息环境和食物。后来植物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的栖息环境和食物系统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一些种类的鸣螽科昆虫就随着栖息地的丧失和食物的灭绝而消失了。
昨天上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昆虫学研究室李利珍教授与青年教师殷子为向外界通报,他们发现稀有昆虫物种——“海南缺翅虫”。据悉,该发现可能对地质学、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昆虫化石快速交易 咨询热线: 咨询: (梅经理)
殷子为介绍,这次发现纯属机缘巧合。今年1月,他随研究室团队来到海南省内五指山西部的鸣凤谷地带进行考察。在进行昆虫采集时,一名成员发现了一根直径长达1米多的朽木。根据经验,团队判断该朽木内寄生了许多体积细小的昆虫,有不少稀有目类。他们耐心地将朽木劈开,采集样本。经过多天的努力,他们清理了蚁巢、蜈蚣等后,竟意外发现了缺翅虫标本。
缺翅虫是一类稀有的原始昆虫,属于孑遗类群,被称为昆虫纲中的“活化石”。缺翅虫直到20世纪才被发现报道,迄今全球仅记载1属39种,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直到197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黄复生研究员在西藏察隅地区科考中发现了我国的种缺翅虫,定名为“中华缺翅虫”。
这次由上海师范大学昆虫研究室的人员发现的海南缺翅虫是继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大陆发现的第三种缺翅虫,该新种的发现为探讨缺翅虫的演化历史和分布规律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藏品鉴定价值、藏品量身策划、藏品媒体宣传、藏品市场运作、藏品买卖交易、藏品专业交易、
西安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征集部总监 梅总
鉴定——;藏品鉴定价值;
委托海外财团交易——专业化运作平台;
展览——打造高端精品展示。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