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通宝是我国古钱币之一据史料记载:“天佑通宝”钱是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所铸。张士诚曾率盐丁起义占领高邮踞承天寺为宫国号大周自称诚王改元天佑。元末时期纸币贬值于是张士诚便毁铜佛像铸“天佑通宝”钱有小平、折贰、折三、折五4种。正面为楷书背面为篆书。
笔者要介绍的这枚折二型“天佑通宝”钱(图1),直径28.3毫米,穿6.5毫米,厚2.0毫米,重8.67克,铜质赤褐,文字清晰,包浆极为古旧自然,属传世品,与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丙)第95l页所示拓样对照,几无异样。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这种天佑通宝稀缺,造假者皆不遗余力,从小平到折五,伪品充斥于市,且大多做成生坑状,但从字迹和锈迹上看又都很失真。至于天佑通宝是否铸有贵金属钱(主要作为赏赐用),可能很多泉界朋友都很关注。
天佑通宝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罗经理)
笔者曾见有一枚天佑通宝银质小平钱和一枚天佑通宝银质折二型钱。银小平者,直径24.3毫米,穿6毫米,厚1.3毫米,重4.9克;银质折二型钱(背贰),直径29毫米,穿6.5毫米,厚1.6毫米,重9.16克。以上二品皆为传世品,不过尚待有关专家鉴定,如果确认为真品的话,无疑会起到补谱之阙。
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在张士诚建元天佑年号的一百五十年之前,大辽国被金灭亡后,由耶律厮不在澄州建立后辽国(1216年,建元天威,之后,由监国耶律乞奴改元天佑),曾有过天佑年号,铸有天佑元宝、通宝钱,其特征是钱文旋读、光背。除小平钱外,笔者曾见有一枚银质折二型“天佑元宝”钱,即是由后辽所铸。对后辽国及其铸天佑元宝、通宝钱,契丹钱币学者裴元博、陈传江在其《契丹钱币》一书中有所论述,但图示有误。据笔者所见,到目前为止,后辽国天佑钱众图谱均失载。
天佑通宝近几年成交记录: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成交价:461万 成交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宝-----成交价:456万 成交日期:
末“天佑通宝”背“叁”成交价:184万 成交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成交价:556万 成交日期:
末·张士诚“天佑通宝”背-----成交价:292万 成交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宝-----成交价:544万 成交日期:
天佑通宝---成交价:279万 成交日期:
天佑通宝快速交易 咨询热线: 咨询:(罗经理)
再说张士诚。张士诚占平江称周王后,于艺术品十七年(1367)八月,曾接受元朝授予太尉官职,恢复平江原名,但实际上乃割据自雄。到艺术品二十三年(1363),又自称吴王。其时,朱元璋也以吴为国号,铸有大中通宝钱。为区分,人称张氏为东吴,朱氏为西吴。此间,张士诚盛时的势力范围很广,南抵绍兴,东至松江、上海,北至山东济宁,连朱元璋的老家濠州也为他所有。
据此情况看来,在他将近十一年的统治时间里(笔者注:华氏图谱称其从1354—1357仅四年时间,恐有误),张士诚铸天佑通宝钱,绝不可能再限于平江毁佛铸钱,铸量或可能并非为小数,所见版别(如形制大小和外缘宽窄,也包括背贰折二型钱在内)并非一种,仅小平钱,在华氏图谱中就有两种,因提供拓样人有限,图谱并非完全。
自2012年低谷期以来,古钱币市场目前走势向好,未来上涨行情看好。“十年前几毛钱一枚的古钱币,如今价格已翻了好几番,并且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再到清末的机制币,我国古代钱币可谓品种多样,样式丰富,其文化历史价值与收藏投资价值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和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