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分官窑,民窑两种。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成化青花瓷是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烧制,成化青花瓷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成化青花瓷与明代前朝碗相比,成化碗胎底、圈足薄,圈足成倒八字形,这是突出的特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成化青花瓷器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a(钱经理)
a.制瓷技术水平提高。自元代开始使用二元配方制瓷,瓷石泥含氧化铝17%左右,高岭土含氧化铝35%左右,将两泥和合做坯胎,氧化铝含量多在20%至23%之间。低则圈足和底部需加厚,高则可使圈足和底部减保景德镇在成化时期开始,窑户懂得把瓷胎的氧化铝含量提高,坯胎在窑内高温下不易瘫软变形的道理。所以窑户把瓷器胎壁做薄,把圈足做薄,这样既可以使瓷器轻巧美观,又可以节省瓷土,还可以节省燃料。瓷胎厚难烧透,多费燃料,还容易发生胎底裂变等缺陷。所以成化瓷器圈足雹胎底薄是建立在制瓷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的。
b.圈足成倒八字形的理由。瓷器圈足由元代的正八字形,到明代永乐、宣德和空白期时期的垂直圈足,再到成化开始的倒八字形圈足,这种逐渐改进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瓷土原料。我们前面已经谈过,明代早期瓷器烧制,是要在瓷器坯胎圈足上放一个瓷质垫饼,垫饼下面放砂,砂下面是匣钵。如果瓷器圈足小,垫饼就可以校成化时期把圈足做成倒八字形,就可以在烧制相同器物时减少垫饼瓷土的消耗量,使瓷器生产费用降低。
成化青花瓷器近几年成交记录:
明成化青花暗刻海水绿彩龙纹---成交价:568万 成交日期:
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成交价:548万 成交日期:
明成化青花海石榴纹卧足碗-----成交价:258万 成交日期:
明成化青花夔龙纹高足碗成交价:387万 成交日期: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花纹瓜棱瓶---成交价:355万 成交日期:
明成化青花孔雀纹描金长颈-----成交价:189万 成交日期:
明成化青花“水波飞龙”图罐---成交价:133万 成交日期:
成化青花瓷器快速交易 咨询热线: 咨询:a(钱经理)
成化青花瓷大致有下列特征:
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用手抚摸有玉质感。2、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3、青花瓷除早期用苏麻离青,呈色浓翠外,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4、成化官窑款,迄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特别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绿款则成化朝根本无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