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钱“大观通宝”折二钱。钱币穿郭匀称规整,铜色略深。钱文“大观通宝”字体纤秀,气韵贯通,“通”字为宋代方头通(通字“甬”头写作方形)。背面无铭文。大观通宝又有铜钱和铁钱之分。北宋由于战争频繁,官家滥铸及民间盗铸蜂起,铜货短缺。因此政府开铸铁钱。御书铁钱有“崇宁通宝”折二钱,“大观通宝”小平、折二及行书小平钱。而御书铜钱“崇宁通宝”有小平和折十。
折十版制颇多,并由徽宗亲自指导工匠精心制作。“大观通宝”铜货则多,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钱。其中又以折十钱钱文为美观,小平钱中有些版别也极为上乘。
大型铜“大观通宝”多为传世古币,罕有出土,而较传统的观点认为徽宗御书钱中,以崇宁钱为上,大观钱次之。同是纤文,宋御书钱则与新莽钱文审美意旨相去甚远。
大观通宝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罗经理)
御书钱市场价格视钱币版别不等。图示铜“大观通宝”折二钱约人民币360万左右,特大型大观通宝则值530万人民币。细郭大观钱径3.5厘米,价格约人民币230万左右。贱的为普通小平大观钱,市价人民币180万。宋代铸钱频繁,钱币版别极多,收藏时要格外留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宋部分钱币开始铸背文。背铭文始自至和重宝,有“虢、坊”文。
北宋货币大观通宝,是由徽宗御题钱文。宋代与历朝有所不同,每换一种年号就开炉铸新币,若年号与宝文相重,则更铸非年号钱。终宋三百年,通行以小平折二钱为主,其间也有大钱流通、钱币的轮廓,尺寸都有一定标准。因此宋钱版别极多,历代罕有,钱文除真、草、隶、篆外,还有便是北宋徽宗的“玉划银勾”瘦金体。
大观通宝近几年成交记录: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背刻花---成交价:281万 成交日期:
北宋“大观通宝”折三铁母-----成交价:436万 成交日期:
北宋“大观通宝”折三铁母-----成交价:482万 成交日期:
北宋“大观通宝”折三铁母-----成交价:583万 成交日期:
北宋北宋大观通宝行书小平铁---成交价:416万 成交日期: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背刻花---成交价:226万 成交日期:
宋“大观通宝”大钱试铸币-----成交价:251万 成交日期:
大观通宝快速交易 咨询热线: 咨询:(罗经理)
“风流天子出崇观,铁画银勾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诗中传述的便是北宋徽宗传神的瘦金体。徽宗早年继承帝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却不善理国。他自己则御书亲题其中的崇宁通宝、宣和通宝等钱文。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
北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个皇帝,怠于政治,听信奸佞,他任用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辈主持朝政。宋徽宗本人信奉道教,大造庙宇,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此外他还大肆搜刮民财,极尽侈靡,后国库空虚。至金兵南下时,北宋几乎无抵抗之力,他本人也被俘去,并忧死异乡了。
但在另一方面,在文化、艺术等领域里,徽宗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货币文化的创新上,他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人们常说,书法在运用上有三难:篆刻难,书匾难,制钱文难。此三难中方印、书匾还比较容易,而在圆钱上铸字则要难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赵佶却“因难见巧”,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自创的“瘦金书”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