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鉴定、交易、拍卖、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纵观中国钱币史,会有一个十分强烈的印象:它很像中国哲学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到唐以后的定于一尊。以艺术的眼光看:诸子百家时代是一个思想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而后来的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时代,建立等级规矩,却是一个不那么有趣的、甚至不无刻板的时代。就中国古代哲学史而言,魏晋玄学以下,尽管也有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直到清代朴学等等,但无不奉《四书》为宗,秩序井然;只论正误,不求新见,诸说难有例外,哪里能比拟春秋之际的孔、孟、老、庄、申韩、荀、墨、兵家等等,各张其理,各主其说,那是何等的思想自由活泼的氛围- 从“半两”到“五铢”
以钱币史拟之亦然。秦“半两”以方孔外圆的形制统一币制,那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之际。废除各国通用的贝、刀、圜、铲、布,统归于“半两”一系;并与“书同文”、“车同轨”同时推行天下,但暴秦国祚仅十五年,开了个头,即又恢复到战国时的混乱和多样。查《汉书·食货志》有云:“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初仍铸“半两”,圆形方孔。直到汉武帝时才渐渐从半两钱经由“夹榆小钱”转向汉“五铢钱”。但名义、计量、币额虽有不同,而圆形方孔则是一以贯之的。唐宋以下,以外圆内方的圜钱为模版,乃是非常统一的格式。宋元明清的钱币都是同一个格式,其间除了北宋末钱币在文字应用上有“大观通宝”式的宋徽宗瘦金书精细优雅;和宋代纸币如会子、交子的出现等等以外,基本上也都是一个样式。中国古代史上的币制统一,于此足见其影响所及。不用说是官铸,就是较罕见的私铸,也都按此而行。兹举三例以证之:
汉代有赫赫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之所以能带头造反,皆因其初西汉文帝赐其豫章铜山(今江西)即行铸钱。广拥财富,“富埒天子,后卒叛逆”。所铸者皆为“五铢”钱。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