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鉴定、交易、拍卖、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以钱币史拟之亦然。秦“半两”以方孔外圆的形制统一币制,那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之际。废除各国通用的贝、刀、圜、铲、布,统归于“半两”一系;并与“书同文”、“车同轨”同时推行天下,但暴秦国祚仅十五年,开了个头,即又恢复到战国时的混乱和多样。查《汉书·食货志》有云:“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初仍铸“半两”,圆形方孔。直到汉武帝时才渐渐从半两钱经由“夹榆小钱”转向汉“五铢钱”。但名义、计量、币额虽有不同,而圆形方孔则是一以贯之的。唐宋以下,以外圆内方的圜钱为模版,乃是非常统一的格式。宋元明清的钱币都是同一个格式,其间除了北宋末钱币在文字应用上有“大观通宝”式的宋徽宗瘦金书精细优雅;和宋代纸币如会子、交子的出现等等以外,基本上也都是一个样式。中国古代史上的币制统一,于此足见其影响所及。不用说是官铸,就是较罕见的私铸,也都按此而行。兹举三例以证之:
汉代有赫赫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之所以能带头造反,皆因其初西汉文帝赐其豫章铜山(今江西)即行铸钱。广拥财富,“富埒天子,后卒叛逆”。所铸者皆为“五铢”钱。
当时的大夫邓通为文帝宠臣,借朝廷名义靠铸铜钱广开铜矿,富甲天下。当时号为“邓通钱”。亦“五铢”钱也。
再有马援为东汉名将,光武帝时在陇西太守任上请铸五铢钱,朝议未允。后获准铸钱,“天下以为便”。
这些记录都表明一个道理:自两汉以下,圆形方孔的铜钱,在统一币制的背景下,已成常态。官铸自不必言,私铸亦然。实用方便,自然如此选择。
最艺术的钱币:齐刀
但从秦始皇往上推:铸钱却有着千变万化的艺术之美。目前我们看到的两周货币,有真正的贝蚌或用兽骨石块打磨的“贝”钱;也有铜铸的贝形币即“铜贝”、“周贝”。随着战国七雄崛起,各国为货贸流通交易而自铸钱币,各形各色,从齐燕刀币、三晋铲(布)币、西秦圜钱,以及楚地铜贝、旆钱,尤其是“郢爰”金钣,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这一时代,我想应该是中国钱币史上有艺术气质的阶段。
其中最精彩的铜铸钱币形态,当属齐刀燕刀之币。
齐燕地域相连,在今河北山东一带,故燕刀与齐刀并不截然分明。甚至常常有齐刀币铸成而铸者为燕人,故齐国刀币文字多混见于燕国文字。而齐燕刀币背文有“左、右、内、外”各式说明,或有推断此为当时各官府铸铜之炉方位说明。今天看传世齐刀币,最为精凝,大篆字体,有3字到6字不等,币字之法,甚至可与青铜剑上文字相对照。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