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在线咨询: 刘总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明器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
多年来,桂林梅瓶一直是“躺”在深闺人未识。梅瓶的鉴定、调查、论证、考察工作才开始全面铺开。来自海内外的180多名专家、学者相聚桂林,单独就梅瓶召开国际性研讨会,这在当时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成立20年来还是头一回。据专家研究后说,无论是数量、品种、器型,还是纹饰、价值,桂林梅瓶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远胜其它任何地方的梅瓶。即使在有众多明朝藩王陵并拥有瓷都景德镇的江西,迄今也没有发现多少青花梅瓶。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先生说:博物馆所藏明代梅瓶,数量之多为全国之冠,品种、纹饰等方面堪称一流。桂林青花梅瓶形象地反映了达官贵人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人文思想,是一幅幅古代人们的生活画卷。反映了明代桂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明代统治者的丧葬礼俗及民间的丧葬习俗。作为显贵的标志,梅瓶是明帝王宗室、达官陵墓中的礼器,也是明代万历中后期桂林及周边地区丧葬风俗使用的冥器。
藏品在线咨询: 刘总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藏品在线咨询: 刘总
深圳中藏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