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书房所用,自然以典雅清华为尚。文震亨《长物志》卷七“香筒”条:“香筒旧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鸟、竹石,略以古简为贵,若太涉脂粉或雕镂故事人物,便称俗品,亦不必置怀袖间。”李文甫名耀,乃金陵派竹刻家,雕制扇骨为有名。此云“雕镂故事人物,便称俗品”,却是依照作者一以贯之的标准,即“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而以故事人物为题材本是当日风尚,又不仅是香筒,他如香盒、笔筒、砚屏、盘盏匣柜,也无不如此。《长物志》的雅俗之别,不如说是一种趋于极端的标准。
又有一种常见于著录的明代瓷“香筒”或曰“笔筒”,直筒形而向下略作收分,底有座,与器身连为一体,尺寸则多在20厘米以下。如日本大和文华馆藏磁州窑系白地黑花人物花鸟图“香筒”,又故宫藏景德镇红绿彩人物图“香筒”,又收藏于海外的一件龙泉窑浮雕楼阁图“笔筒”(藤达也《火·土——龙泉青磁》,图184,大艺社2001年)。目前所知,此类“香筒”初出现的时代大致在明中期,惟传世与出土的实物国内都很少,而以海外、尤其是日本藏品为多。
拍卖清代瓷器香筒较好的公司,咨询电话:(陈总)
其用途却与此前列举的香筒不同,虽然它本与香事紧密相连。此类器具原是用作放置焚香用具的匙箸瓶,亦即所谓“炉瓶三事”中的三之一。这里举出一例可为确证:广州定陵出土的锡明器中有形制相同的匙箸瓶六件,直筒形,覆盆座,座中空,瓶口焊有象征性的一匙二箸,瓶腹部均贴有标签,其上墨书“锡匙瓶”,或“锡香匙瓶”,或“锡匙连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定陵》,上册页180;下册图一八八,文物出版社1990年)。此为明器,自然形质粗劣,但式样当与实用之具没有太大区别。以此与前举诸例相比照,二者正是一致。
近日,在纽约的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估价16000至24000元人民币的清乾隆玉香薰筒,成交价近12万元。相比这只“小个子”,一些“巨无霸”更受到市场关注。去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时候,一只清乾隆·鎏金铜镶嵌百宝瑞兽香薰,成交价超过了440万元。香薰虽然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是在拍场上却越来越受到追捧。
清代瓷器香筒近几年成交记录:
白玉雕山水纹香筒一对成交价:487万 成交日期:
清代红木嵌银丝香筒成交价:189万 成交日期:
清代木雕天官赐福香筒成交价:278万 成交日期:
白玉雕山水纹香筒一对成交价:557万 成交日期:
清代粉彩镂空雕香筒成交价:193万 成交日期:
清代竹雕山水人物图香筒成交价:396万 成交日期:
清青白玉雕山水人物纹香筒-----成交价:176万 成交日期:
清代瓷器香筒交易价格及鉴定方法,咨询电话:(陈总)
从目前的拍卖纪录来看,目前成交价前几位的都是皇家使用的,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2004年广州翰海秋拍推出的清乾隆铜鎏金嵌百宝福寿香薰,成交价达到了671万元。其鎏金与铜质的厚重,使用宝石之多,造型之精美,实令人赞叹,展现了皇家香薰的重要特征。制作此种工艺珍品,除了成本极高外,又耗工、耗时,自然提到了其市场价值,上面我们提到的清乾隆·鎏金铜镶嵌百宝瑞兽香薰也属于这种类型。兽形薰是香薰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古代文献中曾记载“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燃香,火烟自口出,以为玩好”。
相比在宫殿以及居家使用的大型香薰,随身携带的小型香薰则以精湛的工艺让人爱不释手。早在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的时候,就推出过一件清乾隆·象芽透雕葫芦香薰,这只高仅为8.3厘米的香薰,终的成交价达到了7.48万元。香薰雕作葫芦形,上腹和下腹中部镂刻回纹,上下相交可活动,其余雕夔纹和蝙蝠纹。葫芦内部有一根活动主链与盖相连,主链下有三根链,分别缀以葫芦、花篮和铃铛。采用圆雕、浮雕和镂空技法雕成,体壁薄透,刻工细腻,活环长链细如蓖丝,环环相套,真可谓鬼斧神工之作。除了象芽之外,拍卖场上玉、竹质的香薰,也都是以雕工来赢得市场的“芳心”。
藏品鉴定价值、藏品量身策划、藏品媒体宣传、藏品市场运作、藏品买卖交易、藏品专业拍卖、藏品私下交易等请联系
[公司]市场部 陈总
手机:
:
鉴定——;藏品鉴定价值;
委托收购——专业化运作收购平台;
私下交易——一手钱一手货当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