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心理咨询之太在意别人看法怎么办

  • 发布时间:2017-11-11 09:36:59,加入时间:2014年12月12日(距今3805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长沙市天心区书院南路东怡外国B栋2005室
  • 公司:北京德道幸福生活心理医学研究院,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任老师,手机:13283878570 电话:0731-82046146 QQ:2425178287

德道幸福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最贴心的心理咨询平台,称得上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超市,任何心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经济拮据,找公益咨询师,做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怕咨询无效白花冤枉钱,找不满意退款咨询师;若想简单省事,找咨询师;若有特殊需要,找专属咨询师;若想发展企业,找企业EAP咨询师;若想提升自己,找心理课程讲师。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有这样困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善良、在意别人的感受、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然而,他们也很难建立真正和谐深入的人际关系。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在沟通中顾虑太多,显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很怕做错说错,于是干脆不做不说,而后惧怕太过于靠近另一个人,错失了许多机会。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背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我们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有关。自我价值感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价值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所以对这些人来说,被别人说不好就等于抹杀他生存的意义。别人的评价变成了生死攸关的事儿,当然会非常的在意。

为什么我们会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呢?这主要跟儿时的经验相关,特别是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儿童在发展早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后逐渐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得到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反馈,才形成并发展起自我价值感。因此,自我价值感是在个体与周围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后天产生并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很少获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即“无论我做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是爱我的”。在很多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和自己的外在表现息息相关的,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么我就是个好孩子,我的父母就会爱我;如果我考砸了,那么我就是个坏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了。”

因此,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中。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儿时的习惯被沿用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更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为复杂,很多时候事情是没有评价标准的,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下一个行为会得到怎样的评价,这种失控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恐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莫名烦躁恐惧的部分原因。

这种状况有办法改善吗?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从“在乎别人看法”到“不那么在乎别人看法”的转变,当然,这个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是需要一点一点来改善的。

第一步,看到自己

许多人内在的情绪和感受是从来没有被看见过的,包括他们自己。所以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学习自己看见自己。这个步骤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情绪来临时,什么也不做,只是深呼吸,安静下来,然后试着去分辨自己的情绪分辨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刚才的情绪是什么?烦躁?自卑?愤怒?”。

第二步,认识自己

当我们可以分辨得出内在的情绪和声音时,就可以继续深入下去和自己对话。 “为什么我希望得到这个?”“为什么我需要他的肯定?”总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问自己现在追求的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我们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当对自己有了可观的认识后,我们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就不会那么的盲目那么的激动。

第三步,接纳自己

简单来说,我们认识自己后,会发现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陷入在自己的缺点里不能自拔,那么就变成了自卑,不利于后续个人的成长发展。

最后,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