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部落的首领往往由男性长者担任,这些长者手持的拐杖逐渐演变成象征权利的权杖。斧这种具男性生产标志的工具,也自然用玉精心雕琢后被装饰在权杖上,成为红山文化时期高等级的礼器之一,他只出现在有权利的男性墓葬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笔者近日下乡踏青,在一老乡家见到一把玉斧,据老乡讲是在山上放羊时捡到的。此玉斧长102mm,宽87mm,厚14mm,造型呈窄长略微梯形,周壁浑圆,坡形且厚重,刃部没有明显锋刃。
由于北方特有的土质、气候及特殊的随葬方式,此玉斧经过近六千年的洗礼,通体满浆弥合,表面形成了厚重自然的暗白色的松化包裹物,有酥透感,质变部分深达玉骨,酥透质变物上面又生成一层钙化包浆,这种独特的包浆更加透出了历经几千年的玉斧神韵。
红山文化玉斧收购交易去哪好,咨询电话:(吴经理)
玉斧上部一小处包浆已被持斧人打开,约有三五毫米厚,透过包浆,观其玉质,光泽晶莹温润,组织缜密,玉面磨光,属于角闪石类玉种。更难能可贵的是年代久远、器形厚重的这把玉斧,经敲击后,仍能发出清脆悦耳舒远悠扬的声音。
“玉有五德中声音舒远悠扬的物理特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论述,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这是一件典型的早期红山文化时期手工琢磨工艺玉斧,作为一名红山文化爱好者来说,能亲自上手史前玉礼器,真乃奇缘幸事。
红山文化,一个在收藏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词,不知给多少藏友带来了几多欢喜几多愁,个中滋味可谓一言难尽。据估算,目前红山玉器收藏者大概有数十万之众,收藏数量过百件的藏家有近万人,其中更是不乏秘藏逾千件以上的超级藏家。红山文化究竟有何等魅力令收藏界的朋友如此趋之若鹜,这些藏家所竞相追逐的红山玉器都是到代的真品吗?带着疑惑还是先来回顾一下人们在探究红山文化与红山玉器走过的历程,也许会对我们解开民间红山玉器收藏的谜团有所帮助。
红山文化玉斧近几年成交记录:
李康玉斧白玉挂件成交价:239万 成交日期:
清黄玉斧---成交价:439万 成交日期:
白玉斧-----成交价:277万 成交日期:
红山文化玉龙成交价:483万 成交日期:
红山文化玉斧成交价:367万 成交日期:
红山文化玉猪首龙形珮成交价:424万 成交日期:
红山文化青玉斧成交价:262万 成交日期:
红山文化玉斧在线评估鉴定机构,咨询电话:(吴经理)
红山文化作为学术概念,由尹达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首次提出,因其遗存早期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的红山脚下得以命名为“红山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是我国北方地区一支较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因盛行唯玉为葬的习俗,尤其在红山文化晚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而蜚声于世,备受海内外收藏界极力追捧。
与学术界的定义有所不同,民间收藏界通常所说的红山文化泛指北方与红山文化时空相近的诸多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哈克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等等,与近年有些学者提出的红山诸文化或泛红山文化概念不谋而合。其实,从器型学出发来判断红山诸文化间玉器的形制确实有着很强的相近性,如果单纯出于玉器收藏的角度,用泛红山文化这种提法来诠释民间收藏的红山文化定义,也不无道理。
红山玉器早的出土记录是在1964年,赤峰巴林左旗葛家营子考古挖掘了两件斜口箍形玉器,但由于这两件红山玉器相关资料1994年才公布,并没有及时引起考古界的注意。人们早注意到玉器与红山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是1973年,在辽宁省阜新胡头沟村出土玉龟、玉鸟、珠、璧、棒形玉等器物共18件玉器,由于遗址中有青铜时期墓葬,这些玉器是否为红山文化遗存尚不能定论。
==============================================================
如果您手里有藏品打算出手,可以尽快联系我,帮你藏品鉴定 私下洽购 高价收购 估价 拍卖欢迎来电咨询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部:吴经理 电话:
(主要负责藏品交接,征集,洽谈合作)
号:关注了解上拍流程,私下流程,现金收购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