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美协领导发生争论后不久的一天,那是个金光灿烂的秋天,北京饭店派车让我送刘老一家三口去香山等处游玩,我还有搀扶刘老的任务。当年香山没有通电缆车,游香山都需要自己爬上主峰“鬼见愁”。刘老以84岁高龄爬上“鬼见愁”,坐在山顶凉亭写生,创作了《香山红叶》油画写生一幅。该油画描绘了香山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灿烂红叶和山间潺潺溪水,油画陈列于刘老夫妇居住的客房北面窗户下,很多来客观看后,莫不交口称赞。当年,刘老在上海美专的学生郑乃光(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画家,也曾给北京饭店画过画)看后赞不绝口:“老师已84岁高龄,五十年代即身患中风,现长期服用一种叫脉通的药物,虽拄杖行走自如,但毕竟年龄很大了,还爬上‘鬼见愁’峰顶写生,画的这么好,这等功力和毅力一般人做不到。”
此后不久,刘老便闭门谢客,夜里作画到两三点钟。不久,一幅大型山水画诞生了,此画叫《江山万里图》。它以长江沿岸风景为主,包含了庐山等地风光,江面上渔帆数点,岸边亭台楼阁林立,画面气势宏伟。刘海粟还在画上亲题“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刘海粟画,年方八十四”,这张画现为北京饭店的重要国画收藏珍品之一。
离开饭店送服务人员小画
创作完《江山万里图》之后不久,刘老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离开北京饭店。离开北京饭店之前,刘老夫妇将照顾他们生活起居多时的饭店客房、餐厅、厨房、门卫人员等,凡是认识的、能叫出名字的每人都送了一张小画,留作纪念。当时我已调到饭店账务处工作,夏伊乔老师还亲自打电话叫我到她的房间里来取画,她和女儿刘蟾还很客气地向我致了谢。我已离开客房多时,为什么他们还送我一幅画作为留念呢说来有趣,原因就是当我在早晨为刘老取鲜牛奶时为他们多取了一些。当时,别的服务员都是拿一个玻璃杯取一杯鲜牛奶。而我,到西餐厨房取牛奶时,常跟厨师们说好话。我常对厨师们说:“一杯奶,您也盛一次。一罐奶,您也是盛一次。劳驾您,给多盛点吧,上面还有个老夫人。”
厨师们回答,通知单上就写着一杯奶,你怎么老拿个大银奶罐来盛奶。说归说,每次厨师们都给盛满了一大银罐奶。时间长了,也就成惯例了,一大罐奶足够一家子三口喝的了。所以夏老师便为此事向我致谢,送给我的画,是宽一尺长两尺的条幅。画为一丛瘦竹,刘老还专门题诗两句。诗曰:“谁憐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己未春日应晓东同志索画刘海粟扵京华年方八十四小东同志属百岁开一。”其中一“索”字,表现了老先生的清高和自负,也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境。
其实,这也是他性格的一种体现。我记得他创作完《江山万里图》时,大家都去观看这幅作品,并齐声叫好。当时,裱画师老崔也去观摩,崔师傅小声对我说:“画得不错,有气势,可就是画法太古老了。”这时刘老笑呵呵地用手指着大画对我们说:“这都是文物啊。”这话别人听起来似乎觉得有点自负,事实上,在他一生中,有不少人说他狂傲。但对我个人而言,我能理解他。老先生年纪大了,经历过很多大事件。他画了一张超越自己的大画,偶尔潇洒地笑谈一回,也无伤大雅。纵观老先生的一生,实事求是地讲,他是很坦率的。他曾自我评价自己:“我做人不做作,不虚伪。”
很多人都知道刘老与徐悲鸿之间有一些论争。一天刘老让夏老师打开房间的法式大衣柜,从一旧牛皮箱中取出一本陈旧的书。书里面有刘老早年的书法、油画、国画影印作品,夏老师讲,日本人喜欢老先生的字,认为他的字比画要好。
随后刘老又顺手取出一沓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当年上海美专师生的集体合影,刘老用手指一指照片中的头一排,坐在中间椅子上的一位说:“这个人是我。”随后又指后排站立者中的一人说:“这个是徐悲鸿。当年我是美专校长,他是我学生。”
1984年,刘海粟老人增选为全国政协常委,3月份开全国政协大会时,刘老被再次安排入住北京饭店。这时的刘老容光焕发,年近90岁,却依然精气神十足。我去看望他时,夏老师说:“政协小组发言讨论,就数他话多,滔滔不绝,给国家提了好多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