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铸钱无论从数量、形制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不及两宋,数量上少,形制也不统一,大小、折当、宝文、钱文结构不定,比较随便,除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宝权钞钱、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通宝中有几种背文记值外,其余钱背文无记值。在制作工艺上除顺帝至元钱铜钱制做较精良,钱文较精美外,其它各钱制作一般,这大概是以行钞为主、铜钱次之所造成的。
延祐七年春正月,仁宗崩,寿三十有六,在位十年。继位者为英宗硕德八剌。(仁宗嫡子)英宗改年号为,“至治”,英宗在位仅三年,就被叛臣铁失、赤斤铁木兒所杀,年仅二十一,可谓“英年早逝”。“泰定元年二月,上尊号英宗。四月,上国语庙号曰格坚”。
“至治”虽仅三年,“至治”年间(),为了赏赐、馈赠、供养、厌胜的需要,铸有少量年号钱和国号年号钱。其范围和对象一般是社会上层,贵族、官吏、佛寺等。“岁印钞数”见后注.
大元至治哪里鉴定收购价值高,大元至治征集市场
国号年号钱“大元至治”小平三版:
1、直线四出,直径24毫米,重4·9克。面背皆四出,“内郭”及“四出”由直线组成。内郭是“正方形”,是“直角”。“治”字“氵”下两点连。2、弧线四出轻薄,直径23毫米,重3克。面背皆四出,“内郭”及“四出”由弧线组成。内郭是“锐角”。较轻薄,背内郭及四出“线”较浅。“治”字“氵”三点连。3、弧线四出厚重,直径22·5毫米,重4·7克。面背皆四出,“内郭”及“四出”由弧线组成。内郭是“锐角”。较厚重,背内郭及四出“线”较深。“治”字“氵”三点都不连。三版的文字都有一些小小的差别。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唐朝赏赐钱“乾封泉宝”是中国种年号钱。昨天,一市民向上海中国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曹经理展示了自己珍藏的数枚古钱币,其中一枚五代十国时期的“大元至治”。经香港钱币协会专家巫先生鉴定,属罕见古钱。据资料记载,几百年来传世总共只有10余枚。
大元至治近几年成交记录:
大至治-----成交价:334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179万 成交日期:
宣统通宝·天下太平成交价:497万 成交日期:
宣和通宝行书折二式样母钱一---成交价:387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169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211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175万 成交日期:
国内哪里大元至治收购好,大元至治值钱吗
至治新政是指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二年(1322年)到至治三年(1323年)执政期间推行新政的政治改革。
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英宗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颁布了《大元通制》。史称“至治新政”。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返大都(今上海),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
三孔布是古钱币中的著名珍品。在上海诚轩2012年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战国时期铭文“下邲阳”背“十七·两”的三孔布,特别耀眼。此枚三孔布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金石学家张廷济旧藏,丁福保编著、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第323号拓片原物。起拍价65万元,经过多轮交替竞争,成交价达368万元,刷新中国古钱币拍卖价格的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