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阿城一农民在挖地基时,从1米深地下挖出一对扣在一起的大青铜锅,锅里装着黄泥裹着的很多“大钱”。农民只把青铜锅拿走,黄泥裹着的铜钱被随便扔掉了。羿滨听说以后,立即赶到将裹着铜钱的黄泥块搬回家,在大盆里用水泡了3天,黄泥块逐渐化成泥水,铜钱一个一个露了出来,大约有50多公斤重。他经过仔细挑选,从中发现了这枚“大元至治”。从发现过程初步推断,古钱币是金代埋藏之物。
大元至治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所铸行,是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93年的标价是50万元,现在的话价格已经很难衡量。现在如有新出土的真品,加上点人为的炒作,若在海外拍卖,价格上百万都毫不稀奇。
大元至治近期交易价格是多少,大元至治有人要吗
元代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先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开始发行“中统钞”,到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与“中统钞”并行,但“中统钞”与“至元钞”的比价为1:5,这种钞制前后用了60余年,是元代重要的货币。到元顺帝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十年(公元1350年),元政府又发行“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交钞”,实际上是用原“中统钞”加盖“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交钞”字样,但却已贬值,一贯“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钞”合二贯“至元钞”。由于准备金不足,钞币不能兑换白银,纸币也就失去信用,直至元灭亡。
在元代银也是通货,但政府控制银而扶植纸币。百姓习用银,可以说禁而不止。考古发现元代银锭,上多有铭记“行人”某某,可能是鉴定人。有的银锭上打印“元宝”二字,后来将银锭叫“元宝”,大概就从此时开始。
大元至治近几年成交记录:
大至治一枚-成交价:259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383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面背均四出成交价:361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面背均四出成交价:394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成交价:568万 成交日期:
“大至治”面背均四出成交价:511万 成交日期:
代大至治铜钱成交价:474万 成交日期:
大元至治怎么交易靠谱,大元至治哪家公司鉴定权威
元代也有铜钱,多是年号钱。铜钱的种类不少,但铸额少,所以发现也比较少。元代主要推行纸币,这些铜币是不是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怎样流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朝通宝”,是元代建元之前的货币,比较稀少。“中统元宝”,钱文有真、篆两种字体,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造的年号钱,同时期有“中统钞”纸币。“至元通宝”,是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铸造,同时期有“至元通行宝钞”纸币。“大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是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的一种铜币,钱文有蒙、汉两种字体,还有“大元国宝”、“大元至治”钱文者,钱面有的饰四弧线纹。“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通宝”,是元顺帝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年间(公元134~1368年)铸的年号钱,背有蒙、汉文纪年、计值,既然有计值,说明此铜钱应当是流通货币。“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宝”,是元顺帝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年间铸造的一种权钞钱,正面有“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宝”四字,背面上部有“吉”字,右为“权钞”,左分别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伍钱”字样,分为大小五等的权钞钱,此应是与钞币可换算的流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