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老瓷器哪里可以鉴定交易

  • 发布时间:2017-11-21 11:10:08,加入时间:2017年04月27日(距今2943天)
  • 地址:中国»福建»福州:福州市鼓楼区东街33号
  • 公司:福州宝聚艺术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陈先生,手机:13295018492 微信:gd13295018492 电话:0591-87508029 QQ:410911023

古董文物鉴定、交易、拍卖、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元代瓷器是中国瓷器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草原民族风格突出,器型多样,大型器物增多,同时大量外销瓷使得烧制技术更加成熟,独特的元青花和釉里红成为元代瓷器的一大特色。明代永乐和宣德的青花最受后人的青睐,成化的斗彩,嘉靖的五彩也都各具特色,在绘画纹饰的丰富性上明代也超越前人。即便是清朝,雍正的单色釉也高端大气上档次。反观乾隆朝瓷器,受乾隆帝和皇家审美的偏好,因过分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充满和工艺复杂,却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艺术性。虽外观不失雍容华贵,但与宋、元、明朝的瓷器相比,终不免露出一股艳俗气和工匠气,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这是乾隆瓷的一大硬伤。   

在国内高通胀压力下,目前大量社会游资进入艺术品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投资型买家对艺术品一窍不通,从众心理严重,往往市场流行什么热什么就买什么,甚至不知真假。曾经发生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的这一幕,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1.2亿元拍出的瓷瓶原本被苏富比鉴定专家鉴定为“民国所仿”,因此谨慎地将其标为“类属民国”,低估为5000元,但这并不妨碍投资型大款去“豪赌”一把。难怪收藏专家马未都笑称“此次纽约苏富比拍卖这一件瓷器的现场是中国人英勇奋战,全体买家都以捡漏的心态奔赴战场,捡漏于是成了赌漏儿,赌漏儿于是成了壮举。”当艺术品沦为一场投机博傻游戏时,实在是悲哀的一件事情。   

当艺术品沦为资本纯粹的投资工具时,种种不可理喻的疯狂都会发生。一个估价5000元的瓷瓶居然能被中国买家1.2亿元买走-太不可思议了!这种“中国式奇迹”恐怕西方人永远搞不明白。中国人疯了吗-这个瓶子真的价值连城吗-其实一件拍品落槌价是估价的几十倍、几百倍,这在拍卖会并不算很稀奇,大家都见过听说过,但最终能超出起拍价的两万倍成交,绝对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它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真有钱”,同时折射出“中国买家真不懂”。在艺术品投资热的今天,可以说“捡漏”的几率微乎其微了,特别是那种“大漏”“天漏”,已完全没有可能。如果有中国买家误以为5000元低标的瓷瓶有可能就是贱卖的“国宝”,我认为这既不符合拍卖常规,更明显低估了苏富比专家的智商和专业水平。  

 不知从何时起,专业玩家们昔日津津乐道的“捡漏”竟变成了富豪们的押宝式的“赌漏”。只因为这件“民国瓷瓶”与北京故宫里珍藏的清代官窑略有几分相像,就诱发了中国富豪的巨大想象力,引得一片你争我夺,纷纷抛出重金。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同赌徒无异了,中国人惯有的赌徒心理在这场瓷瓶争夺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听说过“赌石”的,没见过“赌瓷”的,真叫大家都开了眼界。艺术品收藏究竟还要不要起码的专业性-当艺术品沦为的对象时,对艺术品难道不是一种亵渎吗-有人说:“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就是由资本说了算,一件假的艺术品当资本拥有了它时就可以摇身一变成真的。”确实,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介入,但资本有时带来的更多是投机和泡沫,扮演的是愚蠢和恶魔的角色,资本对市场的副作用和破坏力也应该是我们所警醒的。   

在这股狂炒乾隆瓷器的背后,客观讲也充斥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是眼下的价格被人为拔高了许多倍,一些本不该高价的乾隆瓷器在资本的追逐下,被不断的天价了,充满了大量的水分,行情被严重透支了。在价格被虚高的同时,还存在着浑水摸鱼、真假混杂的情况,一些拍卖公司利用买家对乾隆瓷的陌生和好奇,上拍一些似是而非的冒牌货,甚至干脆拿一些仿造的赝品来充数。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