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学者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推测距今约四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
“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本次考察的重点在于草原玉石之路中段的具体途径,探明从内蒙古额济纳旗向西到马鬃山、再向西通往新疆哈密的古代路网情况,寻找丝绸之路更深厚的文化根脉。本刊记者用镜头记录下这次寻玉之旅。
甘肃会宁文物管理所,一名工作人员展示齐家文化“玉璋王”。玉璋是史前至夏商时期的标志性的重大玉礼器,曾经在没有文字的时代流行过千年之久,商周以后逐渐失传不用。
齐家文化玉璋在哪里可以鉴定,咨询电话:(吴经理)
甘肃会宁文物管理所,一名工作人员展示齐家玉璧。以甘肃为中心的齐家文化是中国(也是世界)史前文化中大批量地生产和使用玉礼器的一个西北地方的文化共同体。玉礼器体系是这一文化六百年历史的突出表现。
宁夏彭阳文物管理所,专家丁哲鉴定一枚齐家文化玉琮。彭阳县文管所收藏的玉器以齐家文化为主,多为当地考古出土、采集和征集所获,虽仅十数件,但涵盖齐家文化玉器常见类型,且有不少精品,基本反映了齐家文化玉器的特征。
通往银川的玉石之路。2015草原玉石之路考察团将先后途经会宁、静宁、隆德、彭阳、固原、西吉、海原、银川、阿拉善左旗、雅布赖、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黑城、马鬃山、酒泉等地,行程4000余公里。
古蜀文化玉器中数目多且引人注目的,还属种种造型奇异的玉璋。玉璋中,有少量形近狭长平行四边形的边璋,形体硕大。其中一件描绘了山边立璋、三人跪祀的场景,以毋庸置疑的图像,印证了璋的礼器属性。为数更多的牙璋,形制有两阑式、前端呈深V形及戈形三大类。三星堆出土的一件戈形牙璋,顶端镂雕一立鸟,器身两面均线刻一璋形图案。两阑的“张嘴龙形”扉牙装饰,则显示出受二里头文化“龙牙璋”影响的痕迹。
齐家文化玉璋近几年成交记录:
商古蜀三星堆文化玉璋成交价:2489万 成交日期:
商早期玉璋-成交价:2982万 成交日期:
商早期玉璋-成交价:6881万 成交日期:
齐家文化玉璋成交价:8994万 成交日期:
墨玉璋-----成交价:9062万 成交日期:
黑青玉璋---成交价:6551万 成交日期:
墨玉璋-----成交价:1738万 成交日期:
现金大量收购齐家文化玉璋,咨询电话:(吴经理)
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盛行于夏代和商代。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古老的玉璋出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而在我国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玉璋较少,战国以后的玉璋险些见不到。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这说明玉璋的形状和玉圭相似。差异之处在于,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通常分为体和柄两部分,是中国古代为主要的礼器之一。
其种类据《周礼》纪录有: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5种。从出土器物上描绘的纹饰来看,玉璋除被昔人用作礼器外,尚有许多其它用途。现在被学者归纳为三类:类赤璋,用于礼南方之神朱雀;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用于天子巡守时祭山;第三类牙璋,作符节器用。
陪同玉器出土的,尚有大量的黄金、青铜、象牙等细腻文物。其中,夸张怪谲的青铜凸目神人、竹苞松茂的鸟鱼纹金杖以及太阳神鸟金箔,不仅佐证“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中所指的蚕丛与鱼凫两代蜀王并非虚妄无稽,而且它们与玉器一起,配合组成了古蜀王国盛大虔敬的祭品组合,以及迥然差异于中原殷商王朝的社会文化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