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元运作成交率高不高,清代银元专家实物鉴定讲解
上海时间5月22日凌晨消息,上海诚轩2014春拍古钱、银锭、机制币专场于5月21日在昆仑饭店进行。本场或许可改名为“专场”,共计1271件拍品,从21日上午9:30分开始,直到22日凌晨才宣告结束。总体而言,诚轩机制币部分成交价格,似乎延续了香港春拍的强劲势头,尤其是铜币板块,成交价大多高出市场价不少。而不多的品种也均拍出了非常到位的价格,本场的标王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样币,以184万人民币成交。
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拍前备受关注的一枚清代“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钱以218.5万元天价成交。该枚雕母直径60.4厘米,铜质精黄,钱面文字雕工精湛、字口深峻,如斧削刀切,钱文舒畅,富有神韵,可谓弥足珍贵;另一枚清代“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十”雕母也以80.5万元成交;一枚战国时期赵国小型“铭文‘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拍到了143.75万元,该币工艺细腻,文字优美,系传世孤品,来源可靠,为罗振玉旧藏。
清代银元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程经理)
在上海诚轩秋季拍卖会上,一枚战国时期“节墨之法化”背“十”五字刀,拍出了10.35万元,该币铭文深峻流畅,品相良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获悉,目前为存世孤品的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以196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创出古钱拍卖历史新高.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清代银元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壹---成交价:354万 成交日期: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伍---成交价:223万 成交日期: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伍---成交价:227万 成交日期: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壹---成交价:349万 成交日期: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拾---成交价:171万 成交日期: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通---成交价:488万 成交日期:
清代李鸿章像北洋天津银号拾---成交价:359万 成交日期:
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清朝当时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后采用七钱二分为单位。背刻铸蟠龙纹图案。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9.6--9.7成。在流通中按个计数使用。
乾隆时曾开铸镌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面流通的银币主要是洋钱。张之洞督,于十三年奏准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币面镌有龙形,越二三年铸成,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统称为龙洋。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
乾隆时曾开铸镌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面流通的银币主要是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