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高发病害褐斑病、炭疽病危害大,中药杀菌剂在产业发展链中贡献大
葡萄褐斑病分为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两种,仅危害叶片。
大褐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成直径2厘米以上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部呈黑褐色,边缘褐色。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叶干枯破裂,并导致出现早期落叶。小褐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深褐色小斑点,中部颜色稍浅,直径2-3毫米,大小较一致。有时一个叶片上产生许多个病斑。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明显的褐色霉状物。严重时,从病斑外围开始变黄,形成黄色晕圈;病斑多时,致使叶片部分或整个变黄、干枯,甚至早期落叶。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第二年初夏长出新的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气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又会产生第二批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褐斑病从5-6月份开始发生,7-9月雨季开始到果实采收以后,为发病盛期,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第二年结果。
葡萄炭疽病 别名:葡萄晚腐病
主要发生在果实和穗轴上。果实被害初期,果面出现圆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黏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块。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到半个或整个果面,后期感病,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失水干缩成为僵果。
炭疽病对巨峰、红提、玫瑰香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葡萄种植过程中,防治炭疽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发病规律:在露地环境条件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潜伏于皮层内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多。第二年5、6月份条件适宜时便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染。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彻底清除葡萄园枯枝落叶,集中处理,以消灭越冬菌原;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科学整枝,促进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叶片健壮。增施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控制速效氮肥的施用量。
药剂防治:
暴风雨前后,除卷须、打叉等农事操作后,需使用靓果安300倍喷雾一次,直接杀菌,有效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及时修复恶劣天气或者农事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口;补充螯合态物质和高能量物质,直接供给作物所需;产品中的成分可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作物的自营养能力和抗逆性,增加果实表光和口感,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为果农保驾护航。
现阶段葡萄处于果实生长期,高温高湿天气易引起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此时期要做好预防工作,使用靓果安、沃丰素喷雾预防,病害高发期或雨季来临前、暴风雨前后可配合喷施大蒜油倍或当地化学药。采果后或落叶2/3后,及时使用溃腐灵喷雾,修复伤口,杀灭病菌,营养树体。露天葡萄需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喷雾的同时使用青枯立克、沃丰素、大蒜油灌根能够预防根腐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