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早年于深圳省,原为泉届名家收藏,已被学术界确认为古钱币纲要大珍,是所见泉谱中的实物。该钱币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钱文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钱币面略深而背稍浅,穿口干净利落,与当时时代特征完全吻合。对于金代铸钱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示范作用。
金的钱币铸行,并未完全搬用辽朝旧规,还吸纳了宋钱币的优点。如:辽钱没有篆书,没有对子钱,也没有重宝(或许是没发现),可是金朝的钱币则多是元宝、通宝、重宝“三宝同铸”,既有篆书钱,也有重宝钱。关于重宝钱,本文笔者辽金泉已有论述。
皇统通宝篆书折二的私下交易市场哪里好,皇统通宝篆书折二哪里收购的快
本公司近几年对皇统通宝篆书折二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安南国明命通宝背穆皇济跄------价格:RMB日期:
咸丰通宝----价格:RMB日期:
皇统宝------价格:RMB日期:
咸丰通宝----价格:RMB日期:
安南国明命通宝背穆皇济跄------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皇统通宝篆书折二市场成交的价格:
古玩通宝----价格:RMB日期:
泰和通宝----价格:RMB日期:
皇统宝------价格:RMB日期:
皇统宝------价格:RMB日期:
咸丰通宝----价格:RMB日期:
清代著名钱币收藏大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说到:“藏钱以足补史传之缺者为贵,故异钱可考者上也,无考者次之。厌胜者下也。”“皇统通宝”、“皇统元宝”足以补史传之缺遗,因此,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两者相比“皇统通宝”之史料和研究价值与“皇统元宝”之地位将难定高低。
这不仅将是对金史的补遗和订正,也为中国古钱币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金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铸,篆书折五型大钱,旧谱无载,仅见,另有皇统元宝。面文“皇统通宝”篆书旋读,光背。皇统通宝目前为仅见,现藏海外名家手中,为古钱大珍。
另外原来不见谱载的金朝折十大钱业已发现多种,如折十通宝有:明昌通宝,天会通宝,阜昌通宝,贞元通宝,开兴通宝,金国通宝等。折十的重宝钱有:收国重宝,天辅重宝,天眷重宝,皇统重宝,承安重宝,元光重宝,正大重宝等。可以说金朝实行的不是三等钱制,而是五等钱制。至于金朝五等钱的大小分级,按笔者手头实物和所见的资料,个人以为其大小分级可为::24毫米左右;折二:28毫米左右;折三:32毫米左右;折五:37毫米左右;折十:42毫米左右。本人所藏的一枚贞祐通宝--直径43毫米,应为折十,一枚贞祐元宝直径33毫米,应为折三。
金钱钱文,多用真书,篆书两种字体,形成了“对子钱”。钱的铸造质量,精美程度显著高于辽朝,甚至超过宋钱,如备受泉家钟爱的阜昌钱,泰和钱等实属美轮美奂之品。关于对子钱。已发现的金朝对钱,就笔者所及,有铸造早于贞祐的天眷,皇统,阜昌,泰和,崇庆,至宁;在贞祐之后的--兴定,元光,还有金朝的后一个钱“天兴”。贞祐元宝篆书承深圳藏家郭先生惠让,照片见上,这使金对钱家族又添一成员。图中的折二十阜昌元宝,直径近60毫米,购于阜新一货泉老者。此两钱所有钱谱无载,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