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鉴定、交易、拍卖、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就瓷器而言,佛祖形象最早见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越窑青瓷,主要采用模印贴塑技法制作而成,即先用模具翻制出佛像形象,再依据主题需要贴饰于瓷器上。佛像常常被施于谷仓罐、盘口壶、三足洗等类器物上。谷仓罐一般贴饰于罐体上腹部及肩部;盘口壶一般被贴饰在肩部,佛像端坐在双兽驮起的莲花座上,背有轮光,充满神秘色彩;三足洗一般被贴饰在器物外腹部,佛像结跏趺坐,神态庄重。
西晋时期,由于佛教的传播,瓷器上的佛像纹装饰更加普及流行。以浙江早期越窑青瓷为代表,佛像纹被广泛运用于壶、罐、洗、钵、谷仓罐等类器物上。佛像一般有背光,身着肩衣,衣纹可辨,作跏趺坐,下有莲花台。以谷仓罐为典型器物,器身上贴塑佛像人物。这一时期的制作,也是先模制而后再贴塑。此外,佛像纹还多被施于唾壶的肩部、酒樽的腹部及香薰中香笼的足部。
随着佛教本土化,这一时期的佛像纹还与道教题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人骑兽等同施一器,时代特征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湖南湘阴窑青瓷上也有佛像纹装饰,见有青釉酱彩贴塑佛像盆,腹部印带状小方格纹,其上施以酱色点彩并贴塑佛像。
北宋时期,佛像纹再度兴起,以定窑白瓷为代表,见有在炉口外贴塑佛像的装饰。以双耳炉为典型器物,口沿外堆塑十六尊佛像,惟妙惟肖。从圈足内外的墨书题记可知,这是由善心寺比丘尼等专门定制的,后施入塔基地宫。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上有的绘制禅僧人物纹,以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的这件“僧稠降二虎”人物枕为代表——北齐高僧僧稠持杖分开两只斗虎的画面,惊魂动魄,生动传神,展现了高僧的功力,也体现出磁州窑高超的绘画水平。
明代万历五彩及天启青花瓷器上均见有达摩的形象。以达摩人物纹盘为典型代表,画面表现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盘沿绘双龙纹与双凤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及釉上红、绿、黄等色绘达摩像。达摩立于一支芦苇之上漂行在水面上,周围衬托着群山与彩云,气氛祥和,画工精湛,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明末崇祯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见有布袋和尚的形象,以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青花布袋和尚尊为典型代表,尊外壁绘一乐呵呵的布袋和尚,周围环绕着一群淘气的小顽童,他们有的拉布袋和尚的念珠,有的爬趴在布袋和尚的肩上挠耳朵,有的将布袋和尚的衣服打成结试图拉动他,十分生动有趣。
清代瓷器上的佛教人物纹也是以禅僧形象较为多见,除了表现佛教内涵外,也融入了民间世俗成分的色彩,充满了吉祥寓意。乾隆时期景德镇窑青花瓷上见有和尚念经的形象,以经文盖钵为典型器物。盖面绘一身披袈裟的老和尚,只见他双手捧书,正在聚精会神地诵读佛经,形象生动,面容慈祥,给人以亲切之感。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