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界顶端的“小众”
金箔又叫金叶子,四折,长9.65厘米,宽3.65厘米,重39克,1997年湖州龙溪乡三天门宋墓。正面四角对称分别砸上“霸头里角”、中间有“韩四郎”、下面是“十分金”印记。南宋定都临安(上海)后,四方之人云集,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扩大了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也促进了临安商业经济的繁荣。当时的临安城御街(今中山中路)店铺林立,自官巷口到羊坝头一带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店铺——金银盐钞交引铺,是一种带有官商性质的民间金融机构,其功能主要是兑换钞引、兑换金银、打造和销售金银。金箔上的铭文“霸头里角”显示的是南宋时京城临安的街名,位于现在的上海羊坝头附近;“韩四郎”是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十分金”显示黄金的成色,它是南宋时期的一种有价证券,这些铭文向我们传递了南宋时期商业、金融和贸易等信息,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临安城如《都城纪胜》和《梦粱录》两本书中记载的繁华和兴盛,此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哪家公司私下交易南宋金箔权威,2017年南宋金箔收购飙升现金交易
目前,国内玩古代金器的藏家,包括古玩行里专门做金银器的人,都有极好的专业品鉴能力,然而金器收藏似乎一直属于收藏界顶端的小众。马未都算是其中有名的藏家之一。他在上海的观复博物馆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之一便是“金器馆”,并于2014年11月7日到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秘&密,珍&稀”——观复博物馆黄金宝藏》金器特展。呈现逾260件中国古代及中国周围民族与国度的黄金臻品,可见其对中国古代金器的重视。整个展览都被笼罩在黑色巨型幕布之下,使熠熠发光的黄金艺术品显得格外富有神秘气息。这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凝聚着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艺、独特的审美眼光与设计风格,经过了2700多年的历史长河,恒久延续着其卓绝的美学内涵与艺术价值。
“马未都先生是藏界翘楚,厚积薄发,堪执业界牛耳,沪上金器展开风气之先,不但弘扬了古代的金器文化,也提醒了世人对艺术品鉴藏的认真思考,什么是值得收藏的品类?什么是应该值得世代珍藏的宝物?”杜平认为这值得藏界深思,只有面对那些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结合而成的,同时具有财富和审美双重价值的艺术珍品时,才能感受到什么是艺术品摄人心魄之美。
1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玉满堂佳年华——中国古代金器展”在上海红廷别墅华贵启幕。展览由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会玉器部学术指导,贵州可佳艺术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声玉振收藏俱乐部共同举办。商周、战汉、唐宋辽到明清的几十件金器,均来自可佳珍玉堂和国内藏家的多年珍藏,多为首度公开。
展品介绍
“只要研究黄金史,就会发现其实西方社会的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主,而我们国家是以白银作为货币,黄金类的艺术品因为太过于稀少,所以国内收藏界玩金器的人凤毛麟角。”杜平认为,黄金艺术品一直受到世人青睐,只不过大众没有机会介入而已。至于拍卖专场,随着政策的开放,中国人来主导金器专场的价值取向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