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设计的有意识非主动认识行为通常停留于表象,因为作为消费者,他们是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不需要去主动探索设计而从中获取自己的所需,如果说设计需要说明书式的一步步指导消费者来认识,即抛弃个体主动感官体验,则应是人类进化到智慧体时代了,当一个设计需要明确贴上“这个设计”这个标签之时,要么是这位设计师的粗浅,要么社会扼杀所有个体性进入荒诞期。
设计并不是有一个有着明显单纯的线性特征的工作,它面对很多抉择,当时一路中遇到的各种选择项没有能力进行选择的时候,就出现“这样也是一个好设计”,“那样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这种情况,设计从这个词来理解,它天生有目的性,即动机,必须要有驱使,而且原始驱动的强度很大程度决定了设计的结果。如果有人说“你给我设计一个东西,怎么样都行”,这是成就不了任何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