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藏家陆钟德先生介绍,钱币的发行能直观地反映一个和国家的经济和局势。在国民统治后期,经济和局势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些情况都从当时发行的金圆券上反映了出来。
“当时国民发行的金圆券高面值都达到了60亿,其实按现在的购买力来换算,也就相当于6块钱。而且这些钱币不断贬值,以前电影、漫画中出现的背着一麻袋的钱买东西的现象在当时也是确有其事的。”
珍藏价值
见证中国币制走进现代化
历史资料显示,1911年,辛亥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始建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一起行使银行职能,以后揭开中国钱币现代化的序幕。
哪里有收购金圆券伍佰元的机构现金交易,哪儿有金圆券伍佰元私下交易公司
本公司近几年对金圆券伍佰元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1949年银行金圆券伍----价格:RMB日期: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保安版----价格:RMB日期:
圆券—招财平安符爆破水----价格:RMB日期:
民国时期银行金圆券一组----价格:RMB日期:
民国时期银行早期券、法----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金圆券伍佰元市场成交的价格: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价格:RMB日期:
1946年银行金圆券德----价格:RMB日期:
民国时期银行早期券、法----价格:RMB日期:
1949年银行金圆券伍----价格:RMB日期:
1949年银行金圆券伍----价格:RMB日期:
解放前,国民党发行了一套金圆券纸币,它是1948年8月19日发行的,到解放只有十个月,结束了它的使命,即使没有解放,它也完蛋了,因为已准备发行一种“银圆券”来替代“金元券”。金圆券原计划发行20亿,结果它发行了总值达130万亿,是原来的6.5万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170万倍,开始一元金圆券含纯金0.22217克作价、
日前,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做客上海市档案馆,以“国民党金融大崩溃——从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说起”为题举办讲座。在吴景平看来,作为艺术创作,《北平无战事》在剧本、人物塑造等方面可圈可点,但不能将剧中的内容和历史对号入座。事实上,1948年主导币制改革的不是,那时的他还远没有掌控全局的能量;被人津津乐道的“上海打虎行动”的失败,和国民党金融大崩溃也没有太大关联。
法币在1935年起由国民刊行。抗战时代,由于财政支出增添,法币大量刊行。战后,国民党为与共作战的金圆券军费,法币的刊行量越发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三年间增添凌驾一千倍。就通货刊行额而论,战前只不外14亿元[3]。1947年头,法币刊行总额为3万5千亿,至7月增至10万亿以上[4]。在库存黄金、外币都没有实质增添的情形下,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质料赚钱。
而随着“金圆券”暴跌,1949年6月,国民宣布停止金圆券,“银元与银元券并行于市,并以银元一元折合金圆券5亿元的比率回收金圆券。”算是回到“银本位”,但此时,宜宾当年的13万银元自来水专款在兑换成两百万法币、再“兑换”成一元金圆券后,现在彻底化为乌有。
金圆券币制改革完全没有达到其推出时初的预想,却使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用和人心,这对企图通过币改而挽救病入膏肓的财政经济进而继续维持其执政地位的国民党而言,实为莫大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