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在金元券垮台之际,国民也随之垮台,可其仍在做垂死挣扎。1949年7月4日,国民在上海宣布,发行银圆券,1元银圆券含纯银23.49克,金圆券5亿元折合银元1块和兑换1元银圆券。
1949年7月,中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国民又在未解放的南方地区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称“银圆券”以代替几乎一文不值的金圆券。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解放后也由人民用人民币作价收回,银圆券也同时废止。
进入1948年,国民党军事不断失利,控制地域在缩小,物资产出在减少,而货币发行还在大量增加,开支几乎全靠印,法币面值高已达500万元,发行多时达到了每天10万亿元这样令人目眩的数字。如此过量的发行,自然刺激物价持续走高,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法币与美元兑换价超过1000万比1,法币几乎失去功能,濒临崩溃的边缘。
民国金元券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zd92716(郑经理)
民国金元券近几年成交记录:
民国三十年银行金券1-----成交价:284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银行金券-----成交价:384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成交价:466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成交价:239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成交价:158万 成交日期:
1949年银行金券伍-----成交价:462万 成交日期:
1949年银行金券伍-----成交价:453万 成交日期:
新版的“现身”,将过去本品收藏的记录完全覆盖,也为本网曾经发布的钱币收藏相关信息,续写了后来之言。那么,这种见证了民国时期通货膨胀奇观的大额面钞,今天的收藏价值有多大呢?
据尚先生介绍,这些银行青岛分行金圆券,是在青岛旧城改造时被意外发现,而其“诞生”的背后也有着一部曲折的历史。“坦白说,当初获得这些金圆券时,心情没有什么激动,因为从未见过听过,对它的价值完全不了解,也没想过这些币种会如此珍贵。从前我也对钱币收藏很感兴趣,也曾集过钱币,但在岛城的藏品交流市场上,从未见过这种金圆券。”
1949年10月全国解放,民国纸钞也成为历史的回忆,以四大银行为主的民国纸钞基本上被全部回收,留存至今的十分稀少。
金圆券为红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红鸡公”;银圆券为墨绿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乌鸡母”。
尚先生继续说道,“邱先生回忆道,1996年,曾有一位收藏爱好者张先生,为编纂《中国纸币大全》一书,未经许可擅自将他后来流入市场的两张金圆券的图片及信息,收入了自己的书中。而后,此事被邱先现,起诉了编书者,后因编者张先生年迈过世而不了了之。邱先生说,因为这些金圆券世面上未曾出现过,也没有办法定出合理的价位,流通两张能让人们真正了解到这些藏品的历史及价值,也能带动它的影响力。”
对金圆券方案的定性,《北平无战事》遵循了历史的原貌。币制改革方案酝酿之时,就被金融专家批为“饮鸩止渴”。这项恶政像是国民覆灭之前后的疯狂。金圆券发行仅仅三个月,便开始了比法币更加凶猛的贬值,剧烈的通货膨胀彻底摧垮了经济,也为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上海收藏爱好者朱昌德手里藏有五角、一元、一万等好几种金圆券。朱昌德称:“许多金元券在市面上没有发行过。比如五角的纸币,棕灰色,原来国民请美国德纳罗印钞厂印刷的,等到运回中国,已不值钱了,所以就没发行。但有人通过内部搞到,我父亲也弄到一张给我。”
征集热线:
发图片到:zd92716快速免费鉴定初步估价
委托征集单位: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