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钱穿径达11.5毫米,为“广穿”钱。“广穿”是北宋铁母钱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铁母,即为铸造铁钱而翻铸的母钱,它的特点是与它同级(、折二、折三、折五等)铜钱相比,钱体稍大,厚重,内穿特大,拓图可见各钱谱上的“宋元通宝”铁母。蔡文中还说:该钱穿缘规整,字体端庄,且厚达2毫米,这些都是铁母的特征。李如森《中国古代铸币》第533页对“靖康通宝”铁钱书体的介绍则可进一步证之:“靖康通宝铁钱,书体有篆、隶二书,背平素,均为钱”。值得特别提醒蔡晓波先生注意的是,由于笔者既没见该钱的图片,更没见实物,终判断它是否是铁母,还要看其内外廓上是否有母钱以利于翻砂时拔模的“梢”状特征。因为母钱不是单纯的大者、厚者,更不是钱文细者。如钱体上无“梢”状,则该钱只能定为精整钱。还有,真锈并非都是真品,蔡泉友还需将该钱钱文与钱谱拓图对照,看其书风是否出自一人之手笔,如系一人所书,则为官铸品,反之,则为私铸品或伪品。
该钱直径21.5毫米,穿径11.5毫米、厚2毫米、重5克,钱文中的“宝”字为“圆贝宝”。这些特征都与华光谱《中国古钱目录》第155页、张志中《中国古币真假辨别入门》第125页等中的拓图隶书铁母“靖康通宝”钱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蔡文中引民国泉币大家丁福宝《古钱学纲要》指出的“靖康通宝钱篆真成对”,而断该钱无隶书为“孤品”,这是断章取义。要知道丁福保文是仅以对钱而言的,不是随便都可称对钱的,尤其北宋对钱特别严格。所谓对钱,指相互对称之钱,即同一种钱同时使用两种或三种书体,其形制、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身(肉)厚薄、钱文深浅、铜的成分(质)等均相同,惟采用的书体不同。而“靖康通宝”对钱之外却有隶书钱。《永乐大典》:“靖康中铸钱……又铸靖康通宝,亦有小钱、折二,其文真书、篆、隶共八样,连元宝合计之也。”
靖康通宝掐丝珐琅想收购到哪可靠,靖康通宝掐丝珐琅收购相关流程
本公司近几年对靖康通宝掐丝珐琅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北宋靖康通宝楷书折二正样------价格:RMB日期:
靖康通宝篆书折价格:RMB日期:
北宋“靖康通宝”折二宽缘小----价格:RMB日期:
北宋靖康通宝真书折二直径------价格:RMB日期:
北宋折二正样“靖康通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靖康通宝掐丝珐琅市场成交的价格:
北宋靖康通宝楷书折价格:RMB日期:
北宋靖康通宝楷书折价格:RMB日期:
北宋折二正样“靖康通宝”------价格:RMB日期:
北宋靖康通宝楷书折二正样------价格:RMB日期:
北宋靖康通宝折二篆书价格:RMB日期:
提起古钱币收藏,许多人的反应肯定是年代越久,价格越高。但事实上,有些宋代的古钱目前市场价格也很低。影响古钱币价格的因素非常多,其中的更替,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像出现在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中的清祺祥通宝宝源局母钱,就是短命缔造出来的珍品。
该钱表面有鎏金的成分,可能是“错把铜锈当黄金”了。因为一般古钱经过漫长的陪葬岁月和流传,鎏金部分脱落,只有钱体凹下去的部分留有少量鎏金。留下一层熟旧的氧化层,钱体则呈紫光色,不可能如蔡晓波先生所云“红斑绿锈、包浆厚重”。蔡晓波先生所云的“鎏金”,应当是“水坑”所生成的“橙黄色包浆”。“橙黄色”是北宋钱币中含铜量较高的钱币,铅锡成分比较少,呈水红铜,再加上长期沉在水中,钱币中的铜分子比较活泼,锡铅分子不活泼,铜分子逐渐浮出钱币表面,出现了橙黄色的包浆,这类钱币常常可见到。
靖康通宝钱在《泉志》中有、折二、折三钱的记载。钱文有“靖康元宝”、“靖康通宝”两种,书体有篆、隶、楷三种版别。历年北宋钱不计其数,难得有靖康钱。靖康钱铸量很少,能遗留下来的极为困难,“靖康通宝”更为罕见,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属国家一级文物,因此一枚靖康钱的发现,往往引起钱币界的重视和报刊的关注。
靖康通宝的币质为铜、铁、银。靖康的形制分,折二,折三三等式。钱文有篆书,真书和隶书三书体。元宝篆隶成对,通宝篆真成对。书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其中惟有元宝折二对钱及铁钱属于正式铸行,其余皆稀罕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小而成为古钱中的珍品,像“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赵恒铸造的,钦宗在位时所铸行的靖康钱,是北宋后一个年号钱。有元宝、通宝之分,且大多篆、隶成对,币制上有、折二、折三几种。由于靖康年间战乱不止,朝廷疲于应对金人南侵,无暇顾及铸钱。再加上铸期短,铸量少,流传至今已十分难得。靖康钱可谓享誉泉界。尤其是“靖康通宝”钱,更加珍罕,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在2007年的拍卖会上,一枚北宋靖康通宝真书折二(直径29.5毫米),估价40万元至6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7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