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和折十型。
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为改善财政窘迫,诏令削藩,吴三桂不甘心自己的多年苦心经营旁落,就联合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三藩举兵作乱。为应付庞大的军事支出,吴三桂利用滇铜矿资源优势自铸铜钱流通,铜钱初名称为“利用通宝”。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建立大周国,自立为帝,年号“昭武”,以年号为币名铸“昭武通宝”铜钱,分“”和背“一分”大钱两种。“昭武通宝”钱铸期虽一年不到,至今存世却不少,但篆书版“”钱和篆书版背“一分”大钱却非常少见。
昭武通宝鉴定拍卖咨询,2017年昭武通宝估价去哪里
本公司近几年对昭武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昭武通宝”背“壹分”“昭----价格:RMB日期:
明末“永昌通宝”折五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三藩昭武通宝篆书背穿上----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昭武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末“永昌通宝”折五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篆----价格:RMB日期:
枚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价格:RMB日期:
唐代安史之乱铸币“顺天宝------价格:RMB日期:
三藩昭武通宝篆书背穿上----价格:RMB日期:
中国铜钱篆文书法于先秦到宋辽金为鼎盛时期,元代稀见,到明末清初除郑成功铸篆书“永历通宝”外再无篆书体钱文面世。此品“昭武通宝”篆书文铜钱篆文精妙,打破了明初300余年古钱文字单调,呆板不变的模式,它给古钱收藏爱好者带来的是豁然、舒展之感。
昭武通宝有钱多种,我藏的“壹分”是昭武钱中的近似当十大钱,当时折银一分行用。不久,“大周”被清军所灭。清严禁吴铸的昭武通宝钱流通,下令一律收缴后悉行销毁,因而绝大多数钱被付之一炬。后至今又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幸存者少,尤其是这种昭武横壹分更少。
刘修铁著《两面王吴三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中录:“有人针对钱文上的‘昭武’年号,传出一首歌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以‘昭’字横竖都是二笔而编的。还有的人,对‘昭武’两字作这样的解释:析‘昭’字为‘斜日’、‘刀口’(即‘召’)。日已过午,不可见照,而‘斜日’又在‘刀口’之侧,主凶兆,谓吴三桂不久必死!‘武’字析为‘止戈’,即制止干戈亦即停止战争之意,又由此断定:‘贼亡无日矣!’”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和折十型。楷书钱较多,常光背,也有背“工”者;篆书则较少;折十是篆书大钱,背“壹分”,篆文古拙。但吴三桂在这年八月死了,故此币流通时间不长,流通领域不广。“昭武通宝”是在湖南衡阳铸造发行的古钱币。
但到康熙年间,藩势渐大,清廷不安,便行撤藩之计。吴三桂见势不妙,假求隐退,以观清廷态度。康熙帝准其隐退,派人前往接管。吴三桂乘机起事,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后在今湖南衡阳自立国号大周,建元昭武,自称昭武帝,并铸“昭武通宝”钱、“利用通宝”钱,两钱并行,在吴三桂势力所及的湖南、云南等部分地区流通。昭武通宝有钱多种,我藏的“壹分”是昭武钱中的近似当十大钱,当时折银一分行用。不久,“大周”被清军所灭。清严禁吴铸的昭武通宝钱流通,下令一律收缴后悉行销毁,因而绝大多数钱被付之一炬。后至今又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幸存者少,尤其是这种昭武横壹分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