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上图中“大中通宝”币身略薄。币有穿部,内外部均匀,正面书有“大中通宝”四字,布局疏朗,“通”字为单通。币背上穿铸有一“十”字。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10年--2011年大中通宝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33周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大中通宝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33周一共有170枚拍品上拍,总浏览34366次,参与总人次达到139人,出价次数937次,其中价格高的是大中通宝广十,藏家为关注的大中通宝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33周如下:大中通宝背上十、大中通宝背十、大中通宝背上十。其中竞争为激烈的大中通宝广十定价300元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20元,在经过50次出价后,后以4040元的价格成交!
关于大中通宝的收购流程,大中通宝专业鉴定公司
本公司近几年对大中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大中通宝”背“十豫”、----价格:RMB日期:
“大中通宝”、“洪武通宝”----价格:RMB日期:
明代“大中通宝”背“十福”----价格:RMB日期:
明代“大中通宝”背下“福”----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朱璋铸大中通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大中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代“大中通宝”背“鄂十”----价格:RMB日期:
明代“大中通宝”背“豫”、----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朱璋铸大中通宝价格:RMB日期:
“大中通宝”、“洪武通宝”----价格:RMB日期:
末明初朱璋“大中通宝”价格:RMB日期:
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折二以上还有数目字,如广西铸的折二钱则为桂二,福建铸的折三钱则为三福。清翁树培引《明史·食货志》云:“按:此大中小钱,乃洪武四年以后所铸。”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引《泳化编》云:“洪武中,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用。”皆涉及洪武初铸大中钱事。足征见前人已注意大中通宝钱鼓铸有先后之别,只未揭其差异耳。唐石父《中国钱币学辞典》指出:“凡有背文者,除折十单纪值一种外皆后铸。”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几乎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全国政治、经济要地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经济实力得到大大增强,铸币也顺理成章实行统一规范化。如钱币大小、轻重、钱文、背字及币材、铜、锡、铅的配比等,都有了明文规定。所以我以为背上小十字而直径稍大的大中通宝折十钱,应为后期所铸。
图1是一枚背上大十字大中通宝钱,钱径45毫米,重20.3克,钱文笔道平夷不清,穿缘字口有些拖泥带水,声音清脆,铜质精;图2为背上小十字大中通宝钱,钱径47.1毫米,重12.6克,钱文笔道清晰高挺,穿缘字口干净利索,声音沙哑,色灰白。背上大十字者虽直径稍小,但厚重,比小十字者重约8克,且铜质亦好于小十字者。
钱面:钱名“大中通宝”直读,楷书。钱背:穿上一“浙”字。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年—1367年),铸“大中通宝”于应天府(上海),部分记地钱为洪武年间按“洪武通宝”版式补铸,分为、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五等,每等钱大小版式不一,边廓宽窄多变。“大中”取其政治口号“恢复大中华”。《钱币学纲要》:(大中通宝)除背十钱属常见品外,其余四等都是少见或者较稀见品。浙局仅见当十钱,穿下有十。按华书图谱比照,本币为折三钱。制造年代:明朝材料;铜规格:直径4.4厘米。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时铸过“洪武通宝”,但其实朱元璋铸行的种钱是他在元末称雄时铸造的“大中通宝”,我们把它放在这里介绍。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风阳东)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为富人家放牧。17岁那年父母兄长相继死于饥荒和疾病,为了活命,他出家当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