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私下交易、国际大拍卖、展览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傅抱石的人物画显然是学六朝的,而且愈到后期愈忠实于六朝的画风。他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也说:“我对于中国画史上的两个时期最感兴趣,一是东晋与六朝(第四世纪至第六世纪),一是明清之际(第十七、十八世纪),前者是从研究顾恺之出发,而俯瞰六朝,后者我从研究石涛出发,而上下扩展到明的隆万和清的乾嘉。十年来,我对这两位大艺人所费的心血在个人是颇堪慰籍。东晋是中国绘画大转变的枢纽,而明清之际则是中国绘画花好月圆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我脑子里回旋,所以,拙作的题材多半可以隶属于这两个时代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画的题材,表现历史人物故事是比较多的,最有名的当属文人高士的“兰亭雅集”主题,这是在东晋时期所发生的一次文人聚集在一起即兴唱和的事情,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年参与其中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其实就是对这件事的记载,“兰亭”藉此流传影响到今天。在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中,读书人都视其为文人雅士一起叙说情怀的经典形态去重新追慕和演绎,这样的题材流传久远,许多画家纷纷去表现和描绘它,他们并不是去实景写生,也许也并没与去过绍兴,没有去过兰亭,但是他们是怀着一种崇敬向往之心去表现兰亭,这就是“兰亭之心”,由此有了许许多多关于“兰亭”的书画作品。
今天再把历朝历代描绘兰亭的作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是非常多样的,但是都会有一个基本的画面主题结构:曲水流觞。王羲之和一群朋友在兰亭雅集修葺,曲水之间,酒杯随流而转,流向到此人处,他就必须作诗。所以这次雅集留下了许多诗篇,也留下了王羲之重要的《兰亭序》,成为中国历史上名气的一件书法,被许多人所共知和追求,也发生了许多历史故事,产生很多著名画作。如唐太宗让萧翼去骗《兰亭》,把《兰亭》骗到手,阎立本便画了《萧翼赚兰亭图》。北宋人物画家李公麟也画过兰亭,南宋时期的刘松年,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文征明,再往後一直到清代、近现代,都不断有画家去表现描绘这个题材。 对傅抱石先生而言,兰亭也一定是他心中的追求,许多的高士、文人在一个非常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雅集,放下一切世俗杂念,饮酒、赋诗唱和。据现在所知记载,傅抱石先生大约是在1942年在重庆的壬午画展,画展的序言中间就讲到他画《兰亭》,也谈到他的取法,谈到人物的取法从哪里来等等。“壬午”画展中就有兰亭雅集的题材画作,所以兰亭对傅抱石而言也是他心中所向往的一片圣土。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