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图/平面图(3D建模技术)
√高端画册(精美,有图有真相)
√概念规划设计文本(前瞻性)
√节能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案例多,经验丰富)
√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批地、申请银行贷款、政府补贴)
√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专项资金)
√商业计划书(融资或者企业自用)
√招投标书(中标率高,价格低)
咨询热线:、或 QQ: 胡老师
盛夏,川南内江,出城放眼四望,到处是碧绿的稻田。
变化,藏在不变的风景中。以市中区永安镇石板村6社村民魏荣华为例,今年,他家的5亩水稻,全部换成了新品种“内5优306”。
种植方式在变。今年,魏荣华首度放弃化肥,为稻田“喂”有机肥。
经营思维在变。今年,石板村热热闹闹举办了首届插秧节,玩起了网络直播,目的是借此打造“忆常心”生态稻米品牌。
系列动作背后,是传统农业的深度谋变。
去年6月,“川粮网”在内江注册落地。它联通粮食生产的上下游,把市场变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供给和需求两端;联通省内外,实现四川粮食的“买全国”“卖全国”;同时,还吸纳金融、科技、农业、营销等多个领域参与,曾经靠农民单打独斗的农业正进入深度分工、延伸拓展、协作推进的新阶段。
换稻种、换肥料、换思维、换格局、多主体……以川粮上网为契机,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棋局,落下关键一子。
打造“传感器”:通过市场力量,有效联通供给和需求两侧,将市场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反向引导农业及时调整供给结构
地处川南丘陵,石板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大春种水稻玉米,小春种小麦油菜”。
“调,为啥要调?”说起调整种植结构,今年69岁的魏荣华一脸懵,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从记事开始,当地就是这么种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