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华”是宋朝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是皇帝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有“奉华”底款的宋瓷,就是奉华堂的专用品,或者说是刘贵妃的用品。对于德寿宫、奉华堂的分歧是:刘贵妃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还是南宋宋高宗时期的?有人说是北宋时期的,也有人说是南宋时期的。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相关史料、考古发现、遗存文物等方面去考证。
很多人都不清楚"奉华"二字为何意,在此为广大藏友来揭开这个谜底。经查阅众多史料记载,在部分流通在收藏市场上的汝瓷款为“奉华”,事实上,奉华是宋徽宗赵佶时,一献女取名为“奉华”,“奉华”得到宋徽宗宠爱后,御封她为刘妃,赐宫一座,取名叫 “奉华宫”。
刘贵妃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有倾国倾城之貌。徽宗对刘氏宠爱有加,与她形影不离。史书上记载,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徽宗,而且还有点儿才华,会画画,她自己有两方章,一大一小,刻着“奉华”两个字,在传世的一幅曾被刘贵妃收藏的名画上,钤盖有“奉华”小印一方,说明当年这些器物就陈设在刘贵妃所居的奉华堂内。
通观传世汝瓷的“奉华”二字,其字体的刻法如出一人之手,同为宫廷玉工所刻,因此一般学者认为“奉华”款汝瓷是皇帝赏赐刘贵妃的私人用物。除汝窑之外定窑、钧窑器底也曾发现刻有“奉华”二字。因此在当时生产了很多有奉华款的汝窑均为奉华宫的专用物。其实,烧制汝瓷很难,仿制汝瓷难度更大,这是学界公认的。北宋汝窑被战乱破毁后,元、明、清三代一直没有像样恢复。到现在为至,还没有能确切定位的元、明、清汝瓷。只有近几十年,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才有比较像样的汝瓷仿品出现。这是有记载为证的。例如,雍正、乾隆都曾命令陶督唐英在景德镇官窑仿制官瓷和汝瓷,仿制的官瓷虽然离北宋官窑瓷器相差甚远,但总还能看到过去。汝瓷就没有仿制成功。结果是乾隆的感叹:“仿汝不似汝”。
汝窑瓷器造型设计稀异,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其制作工艺于北宋灭亡前失传,存世器物非常珍稀,传世件极少,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十几年来国内外大型古陶瓷拍卖会上,一件汝窑的碗成交价都在大几千万上下,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更是刷新宋代瓷器的拍卖纪录。
*******************************************************************************
(古玩交易热线:电话同,陈生)
(鉴定估价热线:电话同,陈生)
*******************************************************************************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手中可操作的“闲钱”也逐渐增加?良好的“闲钱”投资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那“闲钱”投向哪儿呢?答案是:投资真正的古玩、文物艺术品。但有人说,古玩、文物赝品泛滥,骗局不可胜数,怎么敢花钱去玩?怎么敢去投资古玩、文物产业?其实,多年来,哪一个领域没有欺诈?是的,假冒伪劣充斥在咱们的经济生活之中。但关键还是在于要有火眼金睛,要善于审时度势,要瞧准时机,明确投资方向!
原因在于三十多年来,古玩、文物艺术品产业(拍卖公司、古玩城、古玩市场、古玩商铺和古玩地摊等)是伴随着房地产业畸形而飞速发展起来的,现在房地产业泡沫化即将破裂化解,古玩、文物艺术品市场也必然重新洗牌!
从商品学上说,笔者强调“投资古玩、文物艺术品不仅是正道,而且正当时”是由古玩、文物艺术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决定的。古玩、文物艺术品的历史性、文化性、工艺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值、升值的商品特性。其他的商品在消费的过程中,随着其使用价值的减少或丧失,其价值就会减少或完全丧失。而古玩、文物艺术品,只要保存完好,其价值就会得到保持,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升值。
从商品经济产生以来,古玩、文物艺术品从来就是一种保值品和增值品,其抗跌性、低风险性和高回报率是其他合法投资对象望尘莫及的。收藏古玩、文物艺术品,远远超过任何投资理财的收益,比保存金银和珠宝更为可靠,历来被有识之士视为良好的不动产积蓄。既是财富的保存和享用,也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内乃至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大鳄和亿万富豪都是古玩、文物艺术品的收藏者,就是明证。
以收藏古代陶瓷为例:古陶瓷因其久远、名贵、稀少和不可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值钱,这是不争的事实。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1989年拍出的乾隆豆彩罐比14年前的价格上扬了55倍。200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拍出的“清乾隆粉彩如意尊”落槌价为3000万港元,而1979年苏富比(微博)拍卖这件东西的时候,落槌价仅为50万港元,21年的时间,同一件投资品增值60倍。
总之,投资渠道多如牛毛,收藏文物是正道,市场正在洗牌中,投资古玩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