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经理:(同步)
以粉彩作为装饰的瓷器,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官博物院的只有粉彩花蝶盘、水承等容容数件,世界上的收藏数最也屈指可数。这时期的粉彩多在白釉瓷器上施绘粉彩图案,色彩有胭脂紫(洋红)、矾红、湖绿、大绿,墨绿、赭石、白色、黄色、蓝色、黑色等,纹饰图案粗犷,色彩浓艳凝厚,黑彩与矾红彩除作装饰外有时也用来勾画图案纹饰的轮廓线。彩料研磨粗糙,器体表面有剥彩现象,这是在低温炉火中烘彩时,彩料与釉面熔融后结合不紧密所致,同时时也反映出粉彩在初创阶段的特色。
康熙官窑粉彩器的纹样采用五彩的绘画方法,即单线平涂法和无线涂绘法。图案的绘画内容比较简单,常以洞石、蝴蝶、花草、小鸟等题材为主,空间留白较多,彩绘只是一种装饰性的点缀,给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间。 器底部位的款识分别为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和仿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这种风格简朴,色彩浓艳,装饰简约形成了康熙粉彩的特色。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 。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这件粉彩牡丹玉兰蜂蝶天球瓶堪称雍正粉彩的典范。
姚经理:(同步)
姚经理:(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