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万历通宝”特大花钱可惜被锤子砸成了两截,成了一枚极珍罕见的残品。此钱经测试,含铜量17%,含锌量83%,直径9.5厘米,重量215克,内穿1.5厘米×1.5厘米,厚度0.5厘米。该钱整体浑厚庄重,通体银灰色,自然磨损较大,边廓规整,品相中上、文图清晰,包浆自然。
正面,“万历通宝”楷书4个字刚劲有力。该钱地章之间分布美观,制作中的4种图案,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一目了然。
2017年万历通宝大钱价值怎么样,万历通宝大钱收购能值多少钱现金交易
本公司近几年对万历通宝大钱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日期:
历通宝背矿银银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明“历通宝”背“矿银”银------价格:RMB日期: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日期:
历通宝背矿银银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万历通宝大钱市场成交的价格:
历通宝------价格:RMB日期:
历通宝通下星价格:RMB日期: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日期: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日期: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日期:
我国已故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一书的顶批中写道:“另见,万历通宝背矿银四钱,万历年造背二钱、三钱、五钱、八钱、九钱之银钱,皆珍。”《中国钱币》(1991年四期)在对1959年于上海市郊朱忠禧墓的两枚万历年造银钱的报道中也明确指出:“这两枚银币很是珍贵。”当代著名古钱币专家孙仲汇先生亦认为“万历大银钱也十分珍罕,如万历年造背五钱、八钱、九钱及万历通宝背矿银六钱等”。(孙仲汇《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将“万历年造”背“二钱”银钱定为一级,批注:“戴葆庭旧藏,仅见品。”由上可知,明万历银钱的珍稀程度非同一般。
综上所述,我认为此钱是一枚由明宫内府技术水平高超的专业铸钱匠师精工精料精铸而成的万历年造背二钱“钦赏”银钱的试铸铜样钱。该钱的发现,尚属首例,它填补了我国古代“钦赏”银钱试铸铜样的空白,为研究明宫内府铸造“钦赏”银钱的文化背景、铸钱程序、工艺及流程等提供了一件宝贵的实物,因而比同类“钦赏”银钱更为珍稀,更具历史、科学与经济价值。上海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著名钱币学家于倩老师认为,“此钱极其稀少,价值应在150万元以上”。
22日,墓顶盖被掀开,考古人员发现,墓坑四壁紧贴坑壁砌筑厚约10厘米的石板,中间由两块石板分隔成东西并列的两个墓室,其中间下部有长方形孔相通;石材是附近山上出产的青石和花岗岩,其内侧有简单加工痕迹及便于扣合的沟槽。考古人员在清理墓室内部时有了重要发现,他们在保存相对较好的西侧墓室里发现了一个酱秞瓶,这种瓶常见于元明时期的遗存。在墓室北侧,发现了4枚“万历通宝”铜钱。
一提到古币,恐怕许多人都会联想到中国古代社会用于市场交易而铸造的铜钱。在收藏品市场上,铜钱不仅充当着不同朝代商品流通的媒介工具,而且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不同社会的历史形态,这种价值是其它收藏品难以比拟的,也具有明显的朝代更迭印记。明朝万历年间,在仿制嘉靖钱制的基础上,铸造了许多万历通宝。这些万历通宝不仅在价值上有着贵贱不一的度量模式,而且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不同百姓的生活风貌。在今天看来,这些万历通宝的货币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收藏价值却依然居高不下。
明初仿效元代货币政策,推行纸钞,禁用金银。后因经济的发展,海外市场的开拓,货币需求量增大等原因,明英宗正统年间“驰用银之禁”,白银取得合法的货币地位。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始开采银矿铸行银币,先后铸“万历通宝”背“矿银”、“矿银四钱”及“万历年造”背“二钱”、“五钱”、“八钱”、“九钱”两种纪值银币。由于铸量极少,加之历经战乱和人为销熔,今已存世无几,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