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私下交易、国际大拍卖、展览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郭若愚,字智龛,上海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博专家、古文字学者、古钱币学家。先后毕业于南洋中学、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师从邓散木、阮性山、郭沫若几位先生学习金石、书法、绘画、篆刻、金文甲骨古籀及考古。曾教于麦伦中学、中国中学、光华大学,后在上海市文物保管会、上海博物馆工作。文革后在上海师范大学讲授古文字学和甲骨文研究,著有《殷契拾掇》、《殷契文字缀合》。
郭若愚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对书画、《红楼梦》、古钱币、紫砂壶、砚台及篆刻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曾应邀为香港《大公报·艺林》、《书谱》撰写专题文章。自2000 年以来陆续集结出版了《篆刻史话》、《智龛金石书画论集》、《智龛品壶录》、《智龛品砚录》和《智龛品钱录》、《篆刻史话》等。尤其是《篆刻史话》一书,收录了1963 年到1965 年之间发表在《大公报·艺林》的篆刻专题文章五十多篇,对各家篆刻都有深入独到的理解,分析高下真伪,开辟了明清篆刻研究的新视野。后于1999 年在台北宋绪康先生的帮助下,集结出版而成。郭若愚先生自身也是藏印大家,所藏的各流派名家不一而足。不同于一般的藏印大家,由于有强大的学术作为支撑,质量尤其高。每次有郭氏旧藏亮相,不仅引发拍卖场上的争相追捧,也带来篆刻学术的又一次进步。
清咸丰年间宝浙局所铸咸丰重宝当四十钱,计有两种不同背文的制式。一种是背汉文“浙”;另一种是背满文“浙”。此两种钱,皆遗存甚少。本品为背满文“浙”试铸样钱,黄铜材质,铜色熟老。铸相规整,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干净。包浆浓厚,锈相开门,自然天成是为传世品之质相。楷书书体,字廓深竣,棱边未经任和人工雕琢,书意规矩端庄,布局协调,横直竖立,“自然的铸相”特征明显,使人一看便知官炉出品。
光绪年间开始引入西方机制货币制式,中国古代货币传统的方孔钱到了最后时期,尽管如此,在光绪年早中期,各地钱局仍然铸有光绪通宝和光绪重宝方孔钱,其中光绪通宝方孔钱还开始使用机制铸造。而后,随着机制银币的流通,方孔钱便渐次退出流通领域,基本宣告传统方孔钱退出历史舞台。
谱载各钱局所铸光绪通宝方孔钱中,其中以山西宝晋局所铸的光绪通宝试样大钱最为珍贵,该试样大钱,又有大小不等两式,相对小者为光背,相对大者为背满文宝晋。本品铸制规整,方正圆矩,地章坦平,面文“光绪通宝”四字,楷体直读,字廓深竣挺拔,钱文清晰,书相规整,间隔有距,用笔流畅,力感十足,显为官炉制品。钱体包浆老熟,自然润泽,踏实不虚。此晋局光绪通宝试样大钱遗存稀少,乃清晚期珍式。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