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民生物品就是大米,所以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品质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中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约3304元新台币))。
▼唐朝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更高,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於人民币4130元((约20650元新台币))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约10325元新台币)。
铸造新版钱币,须先铸一批试验性质的钱币—“样钱”,供上级机关审核,从中央到地方钱局都有这个程序。如铸币工厂要对配料、工艺、成本等情况作测试,同时向主管部门报告铸币工作进度及接受钱币质量审定等因素,都须先试铸“样钱”。
晚清至民国,收藏家对清代样钱还不太重视,解放以后一些钱谱也很少提到样钱。时至今日,雕母、母钱寥若星辰,样钱以其稀少、样大和做工工整、细致等因素,越来越为钱币爱好者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