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汉武帝时,黄金货币有了较大变化,那就是对马蹄金与麟趾金的铸作。《汉书·武帝纪》记载:“诏曰:有司议曰,径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以协瑞焉。”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还对马蹄金与麟趾金的形状作了具体描述:“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作圆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柿,上人谓之柿子金”。这就是说,到了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时,黄金货币有了比较固定的形制,不论是马蹄金还是麟趾金,都是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饼块状货币。
几十年来,汉代的马蹄金、麟趾金以及相似的金饼屡有。根据汉代黄金货币的情况来看,汉代的黄金货币是法定的“上币”,流通地域较广;黄金货币以饼块状为主,每块除“一两”小金饼外,大致都在1斤左右;有些饼块状黄金货币底部刻有各种记号,有的刻有斤、两、铢的重量;黄金货币根据交易需要,可以任意剪凿,分散使用。可见,汉代的黄金货币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称量货币阶段。
现在的柿子金成交价是多少,柿子金大概能买多少钱
称量货币的黄金与金属铸币铜钱有着显著的区别。汉代的铜钱是法定货币,具有固定的重量和成色。固定的重量,就需要有固定的形状来体现,即圆形方孔。人们在使用钱币时,不必先考虑货币的重量是多少,只需计算货币的数量就可进行商品交换。汉代的黄金货币,虽然具有比较固定的饼块状形制,每块重量大致在1斤左右,但没有固定的标准重量,大小不一,重量不等,实际上仍然是一种自然的金属铸块。人们在使用黄金货币时,既要知道货币的重量,又要鉴定黄金的成色与真伪,在交换中有很多不便之处。因此,汉代的黄金货币还没有完全脱离原始的物品货币形态,在交换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作为货币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又作为物品具有使用价值而进行交换。
由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协祥瑞而制。这种货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仍需称量,因此也是一种称量货币。马蹄金一般是用于帝王赏赐、馈赠及大宗交易的上币(注: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柿子金,在汉代为一种金币,因其形如干柿,所以称为柿子金。初形为麟趾,称为麟趾金,尔后演变为干柿形状。同时期的汉代金币还有马蹄金等,均以麟趾金为原型。而《古剑奇谭》中的柿子金,它是一头金钱豹,长大了可是很威风、很漂亮。
,终西汉一代,黄金货币与铜钱之间没有法定的比价。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