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中国历代名窑精品层出不穷,且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还有很多仿制的作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在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至于元、明、清,仿制古瓷之风更是有增无减。可以说千百年来所制仿古瓷器几乎是到处可见。偶不经心就易出错。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瓷器真假辨别、市场咨询、出手与购买 联系人:陈先生
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之后又一个青花瓷的辉煌时期。康熙青花青分五色,画山水都可以显出层次,这自然是受到国画的影响。国画历来有墨分五色之说,仅仅以含水多少,就可描绘出层次丰富、具有立体感的山水人物。将国画这种技法运用到瓷器上来,康熙朝功不可没。正因为有如此特点,康熙青花才得以“独步本朝”。
康熙青花瓷制作时常留有手指印的纹样,这是康熙青花鉴定的又一个特征。在纹饰上,盛行冰梅纹,山水画习惯用“斧批皴”技法。
这时期出现了一些用象征手法和纹章图案来代替书写的款式,成了一个时代标志,常见的有玉兔子、半月形、灵芝、乔叶、梅花,虽然大部分出自民窑,但相当部分质量甚高。
虽说康熙青花成就高于雍正、乾隆时期,但雍正、乾隆青花同样名贵,只是与康青比较,没有康青那么容易辨识罢了。
瓷器真假辨别、市场咨询、出手与购买 联系人:陈先生
雍正青花瓷青花发色比康青更纯正一些,画意也更精细,常常不像手工描绘,而像印刷所致;但细看,却能见手工这种描绘的笔触,这种似是而非的效果,极具欣赏价值。清三代官窑特别是雍正、乾隆两朝,画意通常在细节上做文章。比如一片叶子,有深浅变化,层次感强,阴阳不同,显出动感,而仿品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有时只要对比细节,就能立判真赝。放大镜下气泡有大小,但泽躁刺眼。
再看清乾隆青花瓷器,造型十分工整,花纹精细极致,对称极致,技法老练,一看便知是宫廷大手笔所为。白釉底色略含青,为乾隆的典型色,纯正厚实,沉郁幽靓。放大镜下见气泡疏朗,大小不一,釉面玉质感强。可见一件艺术品的形成,光有金钱的投入、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是不行的,更需要艺术家的修养以及责任心。
近期青花瓷器成交价: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万-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苹果尊万
清康熙 青花三龙赶珠纹盖万-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万--
清康熙 青花暗刻云纹绿龙万--
雍正、乾隆青花瓷较难区别。雍正青花采用的浙江上等青料,加工精细,因而呈色纯真幽静,淡雅匀称,有晕散现象。纹饰上已少见康熙时的人物故事,而多见传统纹饰,如花卉、花鸟、龙凤。乾隆初期的青花瓷与雍正没有多少区别,之后乾隆青花晕散现象渐渐不见了,青花发色也显得更为亮丽一些。从器形上说,前者可能略显轻盈,后者在装饰上更为繁复一些。雍正、乾隆瓷器的表面大都有橘皮纹,底部圈足皆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近些年,收藏热在中国蓬勃兴起。 近,来自法国一家专业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约为550亿元,中国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高达33%,而美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仅占30%,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大的拍卖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中国人已经超过1亿。
投资收藏品市场的人们,都知道东西到手后,要“捂一捂”会更热的道理。一来是等市场行情,二来是等真正识货的而且愿意出价的买家。经营瓷器多年的古玩店老板毛伟国告诉记者,瓷器收藏也同此理,较适合中长期投资。
据统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瓷器的价格已疯长了几百倍。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收藏品市场日渐受到关注,今后这种涨势将很难再有。但同其他收藏品一样,瓷器市场,尤其是古瓷市场同样也存在冷暖期。一般来说,古瓷的价值最少要通过5年至10年以上,才能形成比较可观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