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拍中,砚台拍卖整体成交稳健,成交率在80%以上,多方砚台拍出高价。上海东正“历代名砚专场”成交率82.86%,一件明·端石海天旭日砚拍出172.5万元。西泠印社“文房清玩·历代名砚及古墨专场”中,有6方砚台拍卖价格超过百万,其中,清乾隆·御铭仿汉未央砖海初月紫砂砚拍出460万元;另一件吴昌硕铭,沈石友藏牧牛端砚以299.9万元成交。据统计,2014年,我国内地拍卖公司共举办9场砚台拍卖专场,在其他“文房古墨”等综合门类专场中,古砚的上拍数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总体来看,从2007年至今,砚台的拍卖专场、上拍数量以及拍卖价格均处于上升趋势。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我以为砚台有资格端端正正地稳坐在“不朽”二字上,她的寿命与石头同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逐渐超越了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清代的制砚产业更加壮大,砚材更加丰富,纹饰内容更加广泛,雕刻手法更加灵活细致,款式上继承历代优点,为爱砚者爱。
墨宝斋浮雕龙纹砚台历代收购成交记录,墨宝斋浮雕龙纹砚台在收购上的行情
纹样题材也更加广博。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风格。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据了解,目前,我国现今所见到的早的砚台是汉代的砚台。上海青浦的西汉圆形石砚(附研石)就是例证。早在秦汉时代,砚边多有小石头,唤作研石,就是用来压着墨以磨出墨汁的。秦汉墨多为丸状,尺寸偏小,不能手持着直接在砚上研磨,故需要研石。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端、歙、澄泥等名砚开始为世人所好。前期以圆砚为多,中唐以后箕形砚开始占主导地位。箕形砚砚面较深,蓄墨量大。作为唐代砚台基本样式的抄手砚就是从箕形砚发展而来。华慈祥说,典型的抄手砚底部是镂空的,手可以伸入,因为当时文人没有自己专门的书案,砚石需要经常搬动,抄手砚便于移动。
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不单是文具,更是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经历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特点。砚台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对象,爱砚者爱清代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