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餐饮人都说外卖平台好,给餐厅带来客流量的同时,价格还不高。而现在呢?多数的餐饮人都会说,外卖行业是一个坑,用各种福利把你拉入坑底后,又开始不停地往下填土,最终90%的餐厅都会死在坑底。
自2013年开始,外卖O2O公司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期,为了扩张市场争夺餐厅资源,做出各种补贴和优惠,一度平台补贴50%,对一些品牌优质餐厅甚至能达到80%。到现在,外卖平台自身发展到了要转型的时间点——由补贴烧钱到实现盈利。虽说这是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必经规律,但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公平和不规范,以牺牲广大餐饮企业利益为代价。
1、平台抽成高昂,每单可达25%
扣点既平台服务费,平台从每单价格中抽成5%-25%,通常扣点多少,跟餐厅选择的配送服务绑定在一起。如果餐厅选择自配送,平台将只收取5%-7%的平台使用费,其他根据餐厅选择的配送服务,以及品牌的议价能力,扣点在15%-25%。
2、平台流量“挟持”,竞价排名
数据显示目前餐厅70%的流量来源于排名,只有30%来源于其他活动入口。然而入驻的餐厅越来越多,平台排名的好位置是有限的,“僧多肉少”,于是竞价推广、关键词推广等应运而生。尽管某外卖平台曾公开回应媒体,“付费推广与竞价排名不同,将尽可能保证排名合理公平”。但一句口头上的“尽可能保证”,能有多大效力?
3、满减成本转嫁到餐厅身上,赔本还不赚吆喝
平台的补贴越来越少,大额满减等对用户的优惠活动却一点没减少,而这个活动成本,目前只能餐厅承担,这是目前餐厅生存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以往做满减,平台跟餐厅四六比例分别承担,现在变成了100%由店家承担,平台对顾客的优惠活动成本,悄悄转移到了餐厅身上。
公布的数据,两个平台加起来,一共有三四百万餐厅,然而真正活得很好的,只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点点。面大量广的餐厅处在金字塔中间和底部,他们的生存状况一天比一天艰难。
外卖平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入了市场。外卖平台是用公众号或者二维码作为点餐的入口,消费者无需APP,点餐方便快捷。创业者用三餐美食外卖系统,创建一个属于当地的O2O外卖平台。三餐美食系统一直致力于外卖平台搭建,它为创业者提供了成套的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既保证了平台系统足够强大,也降低了前期的启动成本。
对于一二线的城市,外卖平台当然是竞争不过的,所以大多数的创业者将战场选择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各大高校中,以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为目标。为餐饮商家带来流量的同时,抽成和配送费也较低,成功抢占了外卖市场,实现了商家和平台的互利共赢。
除了外卖平台,部分餐饮商家用三餐美食系统的小程序功能,直接用小程序为自己餐厅引流。现如今,无论是外卖平台,还是小程序外卖,都为外卖行业的带来了新活力,现在不加入更待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