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因素喜集藏古钱,箧中正好有我省遵义铸造的贵州版“天聪汉钱”,故来说说这枚古钱。该钱直径4.6厘米,重23.5克;背面竖列“壹分”币值,值银壹分。南明时期,因国家骤乱,铜钱错杂,物价朝升夕降,难以稳定,民众皆舍铜用银。该钱铸工精良,文字劲朗。持手把玩,南明永历一十六载痛史宛现眼前!
旧谱还载有天聪汗钱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更为珍稀。但由于未见实物,故轻易不敢断言其真伪。
在孙仲汇、胡薇所著的《古钱图解》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历代古钱图说》收录一枚异版聪汗之钱,背满文十字在穿上,据目击此钱者讲也属伪品……”,足见天聪汗钱伪品之害早已有之。
2018年天聪汉钱价格有多少,国内天聪汉钱市场收购价格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聪汉钱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天聪汉钱”折十价格:RMB日期:
明末台湾郑成功铸天聪汉钱行----价格:RMB日期:
明代“洪武通宝”、“大中通----价格:RMB日期:
明末台湾郑成功铸天聪汉钱行----价格:RMB日期:
清“天聪汉钱”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天聪汉钱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代“洪武通宝”、“大中通----价格:RMB日期:
清“天聪汉钱”价格:RMB日期:
“天聪汉钱”折十价格:RMB日期:
南明“天聪汉钱”背上“御”----价格:RMB日期:
清“天聪汉钱”价格:RMB日期:
清朝太宗皇太极,后金·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始铸。满文,仿造明天启通宝大钱形制,折十,面文读法一次为左上右下,也有释做“天聪汗钱”的。背文左有“十”字,右有“一两”,皆满文。铸造量不大,传世不多,如今很难见到。
天聪汗钱皇太极是后金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的第二天,被推举为后金大汗,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皇太极在位18年,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且极富开拓精神,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仿照明朝官制确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并铸者满文天:聪当十大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不少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并铸行过钱币。辽沈地区是后金的发祥地,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继承后金汗位的皇太极改元“天聪”,仿效明“天启通宝”当十大钱形制铸造了老满文“天聪大钱”。其钱文排列顺序为左、上、下、右,按满语读作“苏勒、哈恩(汗)、尼、几哈”,旧汉文译为“聪汗之钱”,现通译为“天聪汗钱”或“天聪通宝”。其钱背排列顺序自左而右上、下,满语读作“诸瓦恩(专)、额木、雅恩(烟)”,汉文译为“十”纪值,“一两”纪重。
永明王(朱由榔)乃明神宗朱翊钧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1646年在广东肇庆即位,建元“永历”。1652年,永历帝迁往贵州省安隆所(今安龙县),因永历移住之故,改为安龙,成为抗清指挥中枢要地。永历小朝廷初建时,便与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盛极之时,曾掌控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广大地区,中兴或可有望。惜乎朱由榔无所作为,软弱昏聩,加之朝臣派系林立,将帅居功骄恃,相互倾轧,纷争不断。致使清军乘隙而下,大举南犯。吴三桂又卖祖求荣,与清军三路合围,永历帝只得弃安龙,一路凄风苦雨西奔,流离惊窜。出逃缅甸,缅王在吴三桂大军压境之下,将永历帝献出,康熙元年(1662年),奸逆吴三桂在昆明用弓弦将其绞杀,在位十六年的永历皇帝时年39岁。风雨飘摇中的南明永历小朝廷终落下帷幕。
古钱珍宝币中元宝的“元”字,是变幻无穷的,以唐代开元通宝的变化多,有小元、右挑元、左挑元、双挑元、不挑元等,开元通宝中还有右挑大样异范行元,还有左挑右下长钩,直达“元”字第二横之上,与首横平行,实属少见的古钱珍宝币。五代十国时期通正元宝中有右挑元等。
细字容弱版(图8):直径41毫米,厚3.3毫米,重28.4克。此版狭穿小样,归于小字类。钱文中“聪”“钱”二字略大干缩字版,特点是“汗”字右退,起笔短粗,“之”字左进,字小点远。从整体上看其钱文细小瘦弱,故名之。罕见。[2]9、背上“十”版(图9):直径40.7毫米,厚2.1毫米,重22.1克。此版钱文纤细,书写随意,字体大小介于中字与小字之间,特点是穿口上“汗”字离郭。其钱径小,重量轻,穿郭与轮廓较细。背文中“十”字在穿口上,穿右“一”“两”字迹漫漶,故以此定名。其为天聪钱中的名誉珍品,极罕见。